(巴生21日讯) 点击借贷广告误坠借贷陷阱,旅游业代理疫情下雪上加霜! 

自疫情爆发以来,旅游业就进入漫长的寒冬期,一名旅游代理今年年头本想趁年关近时经营小生意赚钱过年,却不幸掉入诈骗集团的借贷陷阱。 

受害者“亮姐”原名郑丽亮(58岁),居住在万津并从事旅游行业,她透露,去年疫情爆发后失去收入来源,仅靠销售保健品维持生计。 

“去年12月原计划销售年饼,以期迎接新年时能赚取一笔收入,不料,就因点击一个网络贷款广告,从此陷入诈骗借贷的无底洞。” 

她说,对方自称是银行第三方代理人,可提供低利息,不收手续费,能协助借到1万5000令吉的贷款,信以为真的她却被数家“银行代理”诈骗高达7000令吉的手续费。 

“对方都是线上联系办理手续,甚至伪造银行支票通知成功贷款,最后却称银行系统有问题,需缴付数百令吉的手续费才能过账。” 

诈骗集团伪造银行文件,欺骗受害者可成功申请贷款。
诈骗集团伪造银行文件,欺骗受害者可成功申请贷款。

她透露,手续费起初仅300至500令吉之间,当时我还有一些积蓄,当时一心想拿到做生意的本金,结果被骗走数千令吉的手续费。 

她指出,当“银行代理”消失后,开始有非法阿窿于今年2、3月在面子书聊天室出现,她因此再次陷入借贷陷阱,甚至拖累家人亲友,导致名誉扫地。 

她透露,当联系第一组阿窿时,对方告知自己上了“银行代理”的当,反之,他才是能够真正能提供借贷和汇款的私人贷款公司。 

“对方开启第一单借贷,当时只允许借1000令吉,但真正只汇入500、600令吉,之后就看是否有能力偿还再决定接待款项。 ” 

她说,第一组借贷到期时,就有其他阿窿主动提供贷款偿还上一组欠款。结果,欠下高达4万7000令吉,前后已偿还6万5000令吉。 

“在5月行管令前,最后一组阿窿到我家找我计算前后欠下多少组阿窿,声称收取8000令吉可解决问题,结果对方过后便消失。” 

她表示,由于不断受到大耳窿的骚扰,本身最终甚至被迫迁离居住地点,也针对有关问题两次向警方投报,包括遭欺诈及骚扰。 

“当本身无力偿还后,阿窿开始通过电话、网络方式骚扰家人和亲戚,并在屋外贴大字报,造成当地居民都以为我好赌而欠债骗钱。” 

受害者今日通过行动党雪州宣传秘书兼巴生市议员李富豪召开线上记者会,阐述本身遭遇,其他在场者包括巴生社青团团长林书臣和巴生妇女组主席林欣莹。 

郑丽亮在记者会上哭诉说,本身希望通过媒体作出澄清,自己是遭遇网络诈骗和借贷陷阱,不是外面传言涉及赌博之类的问题。 

“同行都认识我的为人,知道我个性开朗积极,只是旅游寒冬期面对失业,未来还希望回到该行业打拼,因此希望大家不要误会。”

提防网络诈骗 借钱应循正确管道

林书臣表示,经济低迷导致网络借贷欺诈案频频发生,虽然借贷还钱是天经地义,但以欺诈手段骗取他人财务,则是不义的表现。 

“上述案例与本身早前接手的数宗案例一样,因此有理由相信银行代理和阿窿之间是一伙的,以致受害者陷入无止境的借贷陷阱。” 

他指出,“亮姐”已偿还的利息高达1万8000令吉,高出所借贷的款额。理应无需再偿还任何贷款,为此,仅能寻求法律途径来解决。 

他表示,鉴于全面行管令期间,受害者暂未受到暴力恐吓,不过,警方建议在家里安装闭路电视,一旦搜集到恐吓证据即可展开行动。 

李富豪指出,“亮姐”是疫情下的一名受害者,希望大家提防和警惕网络诈骗手法,同时呼吁政府关注旅游业和各行业领域的困境。 

他透露,上述案件只是冰山一角,在过去半年里,单在巴生就有许多人都抱怨没有生意可做,尤其是有许多旅游巴士改为厂巴。 

“目前大家都面对经济拮据,即便需要借钱也必须通过正确管道,避免碰触网上借贷、中奖、抽奖、投资等诈骗和诱惑陷阱。” 

他坦言,疫情下的悲惨案子不断发生,希望大家在面对困境时,应事先坦然与家人或朋友倾述,避免让自己坠入网络的诈骗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