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度人,化身各种身份各别样貌,认识的人被度,不认识的人错过。这是“佛度有缘人”的意思。

有另一种说法: 上天对世人绝对公平,上天的启示每分每秒无处不在,但错失的人何止千千万万。

在救度的整个过程中,受度者或受启示者有自己的角色要扮演,单靠菩萨或上天不行。

过去的时代资源少, 要获取并不容易,但一旦取得就会异常珍惜。书籍就是一个例子,三十年前难得有间像样的书店或图书馆,现在是网上免费书籍比大学图书馆里的藏书还多。过去你若有一本好书,可能会怕别人也有而学得强过你,现在则是什么书人人都能轻易取得,最怕你不读、读不懂或读了也没什么长进。

因此,除非是极糟糕的情况,在获取资源基本上不成问题的今天,更值得思考的是对待资源的态度和方法。正如不怕上天没发放启示,最怕你不认识。

孩子不听师长的话

父母对于孩子,就是一个摆在眼前的学习资源,但往往难避过的现实是,孩子并不接受父母的一套,因此会弹钢琴的父母,却得花钱让孩子向别人学,有智慧的父母说出的话孩子却听不进。有人特别强调说问题在于父母,因为是父母没有花心思搞好和孩子的关系,爱说教、不能接受新时代孩子的行为、观念、态度等等。

这种说法大概符合一些实情,因为深究起来,不愉快、不顺畅的互动总有双方的原因。但基于同样的道理,也别遮住眼睛不看孩子的角色。孩子本身哪一天能意识到自己的不好心态、偏见和顽固,马上就会客观地看见父母的教育角色并非一无是处。父母的资源最近最无私,孩子却嗤之以鼻,和世人不认得眼前菩萨的情况是一样的。

老师对学生也是一个学习资源,但看看一般的学生怎么对待这个资源:晚上不睡觉,第二天不上课或在班上打瞌睡;听不进老师根据学习经验提出的劝告,坚持不肯改进解题的方法;到校上课从不与老师讨论,宁愿请教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朋友,美其名为同侪讨论,其实是在演绎“不懂得学习”。杰出的学生不会有这些问题,你不必多劝,他们也知道积极的做法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也会继续时而是无知者,不认识资源、不懂得善用资源提升自己。在我们的眼中,周围的人都是一般人,事实不是如此,其实是我们自己眼拙。

你不懂得欣赏身边的好作家,但海外来的你很快就倾心。反过来说,最容易把你平淡化看待的经常是和你频密往来的人,贬低你的有时不幸地就是你的家人。好书已在你的书房里,不是搁在书店书架上激起你下一波购买欲的那一本。

资源之有无既不是问题,问题就在于我们认不认识和肯不肯善用。你多久感觉没有成长了?挂在都市夜空上不被光害淹没的那颗孤星,你空闲时静下心来抬头看一看,想一想它到底有多遥远,想像一下那里有没有生命,感受一下它在宇宙深处的静,或许会胜过你上一堂辅导课、宗教课或哲学课。

那颗星几乎每晚都会在那里,只等你记得走出户外看一看它,只等你愿意停驻脚步对著它开启你哪怕几秒钟的想像。说难不难,做到的人却那么少,是否抬头遥望,怎会是不关你的事?

杜新宝

物理学博士。现任职于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
2015年起推广“思维教育”,已为教师、家长办50多场工作坊、讲座,《思考、挣扎、蜕变》、《小学标准课程(KSSR)中的思维技能》、《给父母的建议》等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