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双11商家都是互比谁折扣较多,买家则是货比五家看谁的价钱最低而且还免油费。为了迎接双11节庆,台湾MOMO购物台也推出购买书籍折扣66折(34%),这举动让数几家出版社退出MOMO购物台,甚至有40多家台湾独立书店也决定在双11“歇业”一天表示抗议。

卖书打折会与出版社和独立书店的纠结与冲突已经是长久的存在问题,只不过是双11的举动恰好让各界能够重新重视“书”价的议题。为了配合某个节庆各大购物平台推出书籍打折优惠,到最后出版社和作家则是要承担收入不符的危机,谁能继续保障彼此之间的生存问题。

或许,我们都没有想过哪个单位制定“书价”?出版社需要考量不同的因素来决定书在市场上的售价,例如文字工作者价钱、书本中图片版权、封面设计、文字排版、印刷费、宣传费以及上架费,有些时候需要卖的一定的数量才能将收入与支出拉倒一个平衡点。

大公司在售卖书的情况比较有利,不同的管道售卖书而且也能一次过拿大量的书籍在售卖书籍时也能给予多些折扣获取销售量;但独立书店是无法与大公司竞争。这也使得两者之间出现摩擦,大公司将书价压得越低让独立书店无法继续生活,也直接影响书本在市场的行价。

马来西亚部分的朋友反而对于书价没太多的感受,依照2019年联合国教课文组研究报告显示,马来西亚人平均每人念一本书;为了提升民众的阅读习惯,前教育部部长马智礼曾建议可在油站与快餐店设立“阅读角落”。不管民众是否认同此想法,是方法之一但不是解决办法之道。

还记得小学曾有一门功课就是“阅读报告”,就是强迫学生每星期必须阅读制定数量的书本,然后写出简单的报告。我认为此政策只会让小学生对阅读产生恐惧感。当阅读成为恐惧,民众就不会主动去购书阅读,因为这是小时候的阴影;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在马来西亚的阅读风气较为弱,除了是家庭与教育环境之外,身边朋友对于阅读没有共同感。

当一个国家的民众阅读率较低时,在市场上售卖书籍也有一定的挑战与困境。马来西亚以几个连锁书店为主,除了长期以折扣20%为主之外,有时还会来个年终大优惠5本50令吉。

制定统一售书政策

在谈书价议题,就会出现不同角力;出版社与作者如何生活、书局如何制定价钱或是回归到市场机制有折扣才会有购买。我们把“书”设定为什么角色?德国人将书籍定为“文化财”看书作为一种“信仰问题”或是“精神共同体”。在1999年制定出“书籍单一售价政策”,统一规范所有书籍的价钱,如要进行打折也是有限制的打折方式。

这除了能够确保出版社与作者的收入之外,也能让大型书局与小书局能够公平的竞争;而所谓的打折优惠只是让民众购物欲望的机制。若我们都认为“书籍”并不是一般商品,反而是一种文化传播或是知识传播,那更不应该不断助长“打折优惠”的形式去购书。一本书的诞生需要漫长的时间,尤其是对于作者长时间的编写与构想、出版社的评估与预算,购买书不只是单单购买知识,而是尊重作者的尊严与肯定。

制定统一售卖书籍政策是为了保障出版社与作者的权益,政府也能针对书籍的性质(文化、教育或是历史)提供相关的出版补助减轻各方的负担。而接下来就是要如何去推动“阅读”兴趣,例如学校图书馆、社区图书馆或是家庭等等。书籍、购书与阅读三者关系息息相关,让书籍有统一价,民众不会因书价而选择等到优惠才购买,再来就是培养阅读兴趣。

书籍作为一个文化财,不应受到社会的影响,而价钱有所不一样;或许目前的阅读气氛不佳,为了让书籍能够尽快卖出,降低价钱是市场需求,但是这不就是白费作者写书的辛苦?无论如何,书籍具有传播与继承能力,要让书籍活得有尊严。

黄振峰

东吴大学政治所研究生;关心公共事务与政党政治发展,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