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周刊8月中的一期封面主题是中国新经济文中提到,中国经济比西方政客预测的更具韧性,不但挡得住中美贸易战,也经受得起新冠病毒,至少到目前为止,比美国表现得好。
本来一些西方政客与其谋士认为中国的高债务、补贴、盗取西方知识资权、朋党主义的经济是经受不起美国对中国施加的压力的;可事实不然。中国没有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而任由美国摆布。《经济学人》认为,当前的中国经济已不是20年前的样子。在1993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只占全球的2%,可现在已高达16%。此外,中国的对外依存度也已较20年前大减,仅占GDP的17%。
“习经济学”3特点
自2012年习近平上台以来,中国经济也出现转型,这个新经济称为“习经济学”(Xinomics),其基本特点有3。一是更能控制经济周期与债务增长;二是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三是国有企业更具活力。这都使得中国经济更具韧性,也更能抵挡来自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施压。
换言之,美国对中国发动的那些没有底线的打击不会如愿以偿,而只会导致两败俱伤。有一种看法认为,美国对中国的强大施压起因于选举操作的需要及意识形态。但我想这主因起源于选举需要及特朗普总统短视的国家利益观,而与意识形态无太大关系。所谓的捍卫民主而斗只是一个借口。不少妄自尊大的西方学者、媒体人与政客爱用护卫民主的口号来打击中国,可实际上,西方诸国也支持许多不民主的国家。
说到底国家利益才是底牌。只是他们解读的国家利益是否真的符合其长远利益,则见仁见智。一般来说,西方人多自以为是,总是带著教训非西方人的态度来对非西方国家指手划脚,却很有选择性与针对性,如对待印度与中国的态度就很不同。其实,当前的印度是很民粹主义的,反观中国反而务实理性得多,至少在现阶段。
中国反攻西方受不了
近年来中西关系的一个特点是,一贯以来,总是西方采取攻势中国采取守势。可近年来中国则反守为攻,不仅在经济上、科技上,也在思想与政经模式上挑战西方,这就让一向自以为是的西方受不了。
约言之,只能西方对中方发动文宣攻势,不可中方对西方发动反击,若中方反击便指责这是威胁到他们的生活、价值观、政经体制。简言之,只有你听他的。这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如此民主也真令人怀疑其真实动机。
最近澳洲学者汉密尔顿(Clive Hamilton)与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研究员马晓月(Mareike Ohlberg)合著的新著《隐形的操盘手:揭露中共如何重塑世界》(Hidden hand: Exposing how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s reshaping the world)便是一例,而美国的现国务卿蓬佩奥也是一个活例。
现阶段的西方,特别是美国究竟怎么了?他们不正是在破坏民主自由的形象?自由民主、自由市场、资本主义这些被西方,特别是美国所倡导的价值与制度只能是对其有利时才管用;对其不利时,就无所谓民主自由与自由市场可言,这样伪善的两面性也不限于今天。只要回顾一下二次战后,西方宗主国镇压各国争取民主独立的历史便知。
只有当他们失去殖民地后,才会要求殖民地搞自由民主与自由市场经济。现阶段美国打压中国高科企业便是一例。说穿了国家利益才是硬道理,什么捍卫民主与自由市场,只不过是便利的伪善工具,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就中国而言,固然有不少值得批评之处,只是中共能在1978年后成功使许多人脱贫,实现温饱,不能不说是项值得称赞的成就。这个成就比印度的民粹主义民主更实惠更惠民。整体上言,普罗大众要的是能过好日子,而不是什么大道理,大道理只是少数精神贵族的选择。
内循环维持高增长率
就中国经济韧性言,现阶段中国著重国内大循环及国内国际两个循环互相促进。这应是适合当前中国国情的战略,也有其潜能;因为直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时,中国经济过于倚重出口与投资,相对忽略了消费。在2018年,中国的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与服务业的个别占比是7%、41%与52%,还有很大空间可提升服务业的占比到70%。同理,支出面的GDP结构是消费占54%,投资占44%,出口占20%,进口占18%。换言之,消费还可提高到70%,空间颇大。在美国,服务业与消费个别占80%与82%。
这个结构差异也突显,中国的内循环尚可持续一段时期,也使中国能维持较高的增长率。这就使中国对外资更具吸引力。消费驱动的中国经济将是外资的大好机会。美企自然也受不了这个引诱。这或多或少会有助于缓和中美紧张关系。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