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期间跟教育界的朋友聊起马来西亚教育,居然有教育工作者认为多做作业、成绩进步就达到了“教育”目的;此外占不少比率的家长,甚至教育工作者认为补习是必要的事,小学才补习已经太迟,最好从幼儿园就开始补习以便“打好基础”。

这样的谈话当然以叹息结束,开车回家途中,回想我们的谈话,我不禁叹了一口气。教育部这些年非常努力地教改,推行不考试不排名的方式,试著摆脱填鸭式教育的框框,希望学生能以高层次的思维思考,有能力更深层地分析事物,但毕竟大部分监督者和执行者还是填鸭式教育教育出来的一群,在执行上还在延续教改前的思维,于是好些学校又回到了注重成绩,甚至排名都出现了。

如果大多数家长继续看著成绩比著排名而看不到真正学习的素质,再多20年,我们的教育素质还会像今天一样培养出会考试但缺乏思考能力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将会是30年后带领国家前进的生力军。

那天跟一个从澳洲回来度假的12岁小男生聊了15分钟,感受很深。

在国内六年级学生是还在为UPSR拼搏的年级,他们六年级整年都在为会考拚搏,但如果你跟六年级的学生聊天,会发现他们能够谈的不多,而这个12岁在澳洲求学的小男生,居然可以跟我谈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地铁?交通工具看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和人民习惯的问题,他在新加坡呆了3天,在吉隆坡呆了6天,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观察了许多事。虽然谈话的过程中他有许多武断的判断,但他在观察能力思考方面的逻辑相当强。

教育是什么?在这个许多知识一直变化中的年代,我们的孩子是否还在努力的啃资料但却不懂得应用和综合这些资料吗?应用和综合的能力不就是未来社会需要的吗?

问题一直都在,但如果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继续放任泛滥的作业簿现象,并让孩子花大量的时间在补习而不在教学素质上努力,我们的孩子也只值得拥有低素质的教育环境了。

新的一年,愿跟大家一起努力。

E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