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进入佛教的禅修之门,其终极目的必是生死解脱,因依佛法的知见而修。

但禅法非佛门专利,不依佛法而修,不以生死解脱为终极目的,也一样可以禅修。只是在严格的佛法立场而言,这就是禅门外的。

禅修在佛陀之前,已是印度的一种灵修法门,也是瑜伽行、苦行、修定冥想等方法。至于用“禅”这个字,是传到中国后,翻译此方法时,借用了中文“禅”的发音,也有译为静虑、思维修、定度等等,都是修心修定的意思。

禅或禅那的音译就是定的境界中的“色界定”,有4个层次,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是定境中最理想的境界,因此在此层定境中,是定慧均等的状态。在这之前的“欲界定”则思多定少,在禅之后的“无色界定”则定深思少,故欲界定是较散的思维。有慧而少定,故其慧不稳,也不易深入。无色界定则定深而思少,定多而少慧乃至无慧,也易掉入无记中,心的觉知作用不起。

而“禅那”的定是均等的,定安稳而思维易深入,故修定修慧皆可因均衡而有成就。

佛教经过佛陀修禅成就,历代弟子在这方面的整理完整,在经典论典中皆有完整的系统,及详细的资料。佛教徒也代代相承著禅修。

因而禅修就成了佛门中修行的最高法门,而成为了佛教的“专利”。但其实其他教派仍有禅修方法的,但不如佛门中流传的完整及具代表性。

由于“禅那”的重要,此译音就成了中文定学的代名词,去掉了“那”音,加入定就成为禅定,再简化之,就是“禅”了。

继程法师

马来西亚华人,为圣严师父的禅宗法脉传承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