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来袭,全世界都被冻了个措手不及。台湾突然下雪,韩国的气温也降至摄氏零下18度。不过,在这半岛上住了12年,我的御寒能力比以前提升了不少,即便“众苦逼身”亦“皆能堪忍”。
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耐寒能力,容貌、音声也早已不同。前几天重看2003年底主持第九届全国大专辩论会大决赛的画面,那时候的我一脸青涩,声音可是尖得不行,如今听来,甚为刺耳。从小参加演讲和辩论比赛,惯于使用慷慨激昂的语言,处处想要讲道理说服别人,言语之间难免“用力过度”。
上大学时在电视台受训,丽珠姐常叫我播新闻时要柔和一些,于是便试著放松,听起来果然比较舒服。后来和淑芳姐一起录广告,她也从旁提点,帮我找出那听起来最舒服的声音。之后在韩国和北京广播学院出身的中国老师一起录制教学节目,才知道那就是许多中国播音员发声时使用的中声区偏低的部分。只是从小养成的习性并没有那么容易改过来,真正学会把声音放松放软,那是在韩国重新踏入录音间以后的事情了。
说起来这还得感谢一些韩语配音员。韩国有许多宣传片走的都是“暖男”路线,要求配音员用一种如温煦的阳光般暖人心扉的声音来演绎,那是一种既温柔又不失男性特征、不用力但又不是“无力”的声音。久而久之,竟也让我摸索出一些心得来,那大概是一种尚未成熟的“韩式华语配音”风格吧。
人的声音会随著年龄渐长而发生变化,但我知道那并不是“从稚嫩之音化为成熟之声”。人生本来就不是按照“注定”的路线前行的,我们也不可能只扮演一个固定的角色。学会放掉声音中的“力道”之后,让自己更柔软地随著不同的因缘去塑造多元的声音,这算是我在踏入人生的第三十五个年头之际对自己的小小期许。
作者为成均馆大学韩国文化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xiaoyuening@ya hoo.com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