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9岁的小儿子阿雍问我:“为什么学校没有考运动?为什么运动没有算分?为什么只有语文科这么重要?”我听了摸摸他的头,说:“课程设定的假设应该是学会语文科、科学和数学,才能够往更高的学术路去探索吧。”

其实这个问题我已经问了自己不少次:“学校是如何去评估一个小孩的,除了学生的学术能力之外,我们怎么看一个孩子的艺术才能,音乐才华和运动能力?为什么在学校科目中音乐艺术和体育根本就是陪跑的科目呢?这些科目不也是有些孩子以后可能会仰赖一生的梦想,或生计吗?”

以比较务实的角度来看,不是每个孩子的未来都要走学术路线的。有的孩子手巧爱机器,他很可能是非常优秀的修车技师;有的孩子热爱音乐,但数学老是考零蛋,我们是否有特别的管道让他追寻梦想?如果作画是一个孩子的热忱所在,在体制内是否有可以发掘他才能管道?

在我们不断的发掘各科语文、科学与数学能力超强的孩子的当儿,我们有没有同时尽力发掘其他方面才能的孩子?

很多年前,我的孩子在学校的美术节是填色课,于是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去“学填色”,以便孩子能够得到填色比赛奖项。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我们整个环境还没准备好。当时,甚至有画画班老师要求孩子们“背颜色”,以便在填色比赛取得胜利。很多人送孩子去画画学院学填色是为了要比赛,比赛是为了奖项,至于什么启发孩子的绘画天分、让孩子自由自在倘佯在艺术海里这类的想法,通通给靠边站。

至于孩子们的音乐才华,一般都得由家长自发栽培和发掘,而家长根本不放在眼里的运动项目,就更不用说了,连学术课的补习时间都排不进去,运动算哪根葱啊。

我记起好多年前,我问起住在意大利的朋友她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低年级的两个孩子的课后生活,她说他们啊,一回家吃了饭就去找朋友玩,傍晚运动,周末露营。也许这才应该是我在养育孩子时时时要记起的教条吧:学术之外还有社交、运动、美术或音乐鉴赏的能力,唯有这些能力才是孩子们未来是否能够过得愉快,沮丧时是否能够得到支撑的关键吧。

E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