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拔高耸的光大,是一栋软硬元素兼具的独特建筑。正如上篇提及,它的诞生不仅仅是作为槟州的行政大楼,也曾是州内当代第一家极为火红的大型商场,是无数大人小孩快乐难忘的城市乐园。

然而,时代巨轮的转动,催生了一家又一家的购物商场,这让具备行政中心、巴士总站等先决条件的光大,仍无法抵挡外来竞争,原本多如过江鲫的人潮被大量吸纳而分散,光大瞬间从兴旺走入没落。

跌入谷底的光大,今天在一项项复兴计划落实下,总算是成功重回大众的视线,人气也稍微回温,不再那么冰冷。只是,对那些多年作为光大中流砥柱的店商们来说,尽管他们无法真正从光大复兴计划中受惠,但在他们的认知中,光大的改变还不足够。

他们并不抗拒光大再次迎来改变,而他们也准备与之共同来个“咸鱼大翻身”,但前提是管理层即槟州发展机构,必须具备一项关键条件,即有愿景的管理能力。

根据“老槟城”的忆述,于1980至1990年代的光大,是一家不输当今各大商场规模与水准的商场,光大在当时来说,是极为先进摩登的商场。

赚取人生第一桶金

它拥有全槟第一家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店、戏院、餐厅和小贩中心、游乐场、百货市场、商业店铺等,周围则有巴士总站、星级酒店等,当年,在光大购物中心(Super Komtar)入驻光大后,特别是每逢周末,势必会涌现摩肩接踵的逛街人潮,各个主要楼层都人气满满。

经营钟表店逾30年的汪天福(62岁),他的人生中第一个打工和创业地点都在光大,一手创立的“晶光钟表店”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当年,准备创业的他看中光大,将能引领槟州营业模式的转型、催生更大广场的趋势及当时的汹涌人潮,因此他在1980年代,也即是光大全面建竣后,前后购下了光大4间商业单位,所有单位皆面向车水马龙的大路。

他以其中两间面向槟榔路、被珠宝和金店包围著的钟表店为例,透露共600平方尺的单位要价33万令吉,他笑称,这价格在1980年代来说,的确是非常高,而他当年极尽辛苦都要出钱买下。

光大建成后的辉煌时期,为光大尤其是店铺坐落旺角处的店商们,制造了无数财富。
光大建成后的辉煌时期,为光大尤其是店铺坐落旺角处的店商们,制造了无数财富。

尽管如此,这项投资并没让汪天福失望,他在拥有全槟商人投资聚焦点的光大店铺后,他不讳言,当时的生意真的实在是太好了,不只是他,许多店商都在光大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只是,好景不常在,在汪天福的记忆中,自从州内第2家购物广场,即槟城美兰园城中城广场开张营业后,一家家广场在极快速度下随之诞生。

他对此现象感到忧心不已,他除了担心光大客源流失的问题发生外,光大管理层即槟州发展机构,以出售商业店铺的管理模式,将导致光大在抵抗外来竞争时显得力不从心,而这一切一如他所料的发生了。

比较幸运的是,汪天福相比其他店商更快寻找到出路,他在与光大隔邻的新光大广场建成后,购下了同样也是面向大路的单位,靠著两家广场的两家钟表店持续营业到今天。目前的他也出任该广场的店商公会主席兼共管机构财政。

应主动洽谈收购

按照汪天福的分析,未全面受到光大复兴计划眷顾的光大商店,大致上分成以下两种现况:

(一)位于1至4楼的商店,部分业主因生意惨淡而早已结业并丢空,即无法出售也不能出租,天花板脱落、灯光失灵等公共空间环境欠佳;一些比较幸运的业主则将店铺出租给外籍人士,经营餐饮、日常用品店铺。当中有业主拖欠服务费多时未还。

(二)光大一些店商除了至今继续维持祖业,加上基于多年的打拼颇有成果,即使光大的生意非常一般,他们目前依然开店营业,主要客户群为多年的老顾客。

对此,汪天福说,既然店商们都已收到槟州发展机构有意收购他们产业的来信,该机构在等待业主回复的同时,也应更积极主动与业主们接洽商谈,取得双赢方案。他相信第一类的店商有意出售他们的产业,至少能够取回本钱,避免持续处于丢空状态。

不过,他说,对于第二类店商而言,在无法具体掌握该机构收购他们产业后的发展计划下,加上他们和该机构各有心中理想的售价,该机构在无法达到店商们的标准条件下,他们目前唯有忽视该机构的这项献议。

作为第二类型的店商,汪天福并不介意出售他的产业给上述机构,但与此同时,该机构亦能重新出租给他,但他强调,该机构除了应详细透露收购后的计划详情,更应主动与店商们接洽。

他认为,槟州发展机构缺乏商场专业管理人才,也缺乏一套前瞻性的研究规划。

无论如何,从汪天福的分享中发现,其实许多光大店商尤其是这些年来与光大共同进退的第一代店商,他们从未真正想过要放弃光大。

他们至今依然认为,光大具备各项先决条件和优势下,加上各种振兴计划的落实,它始终是象征槟城的最好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