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煎糕在槟城有分厚实及薄脆两种口感,而这两种曼煎糕都相当常见。不过,就以薄脆的较受欢迎,主要是口味比较多元化,内馅要怎么变都可以,完全能以个人口味取决成品。

其中在安顺路就有一摊小贩,一做就做了12种口味,其中有6种口味还可以加蛋,所以一变就变成18种口味,而且这18种口味还可以再变,举例叫一份玉蜀黍加蛋,还可以将原本的白糖换成黑糖,如果觉得还不够过瘾,还可以加一片芝士,总之只要你敢吃,小贩就敢做。

至于这12种口味是原味(白糖)、黑糖、玉蜀黍、蛋、花生酱、葡萄干、香蕉、芝士、香肠、金枪鱼、鸡丝及巧克力,而可以加蛋的口味是玉蜀黍、葡萄干、香蕉、香肠、芝士及金枪鱼。

曼煎糕的做法其实蛮简单,就是把加蛋混成的面粉泥淋在圆形的大煎盘,然后撒上白糖及花生粉,上盘前加牛油,然后用刮刀一刮,取出了成品,折半后即可享用。

在安顺路卖了10多年曼煎糕的梅翼邦受访时说,曼煎糕不难做,难就只难在控制火候,但这一点可以靠经验累积。

问他做么卖这样多种口味,他说,天天吃原味,吃久都会闷,所以动动脑筋,搞出了10多种口味来,让顾客多一点选择,生意才会好。

他笑称,自己的记忆力还不错,不管多少人来订得多复杂,他都还记得住,有时几十片订单排著做,他都能记得清,也算是一门技能啦!

福建人小吃 正名满煎糕

其实曼煎糕是福建小吃,因此在有不少福建人的槟城,自然也容易找到这类小吃。而因为曼煎糕的名称听起来像万层粿,而看字面还以为这是“慢慢煎”的小吃。其实都不是,有文字记截,其实曼煎糕的正名是“满煎糕”。

其中,美国《人民报》有篇相关文章,还将曼煎糕与清末名将左宗棠扯上关系。有关文章指左宗棠(1812~1885年),湖南湘阳人,是道光年间的举人,“湘军”的将领,清朝后期著名的大臣,曾参与平定太平天国、捻匪、陕甘回变、收复并建设新疆,战绩显赫。

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军入侵福建时,左宗棠率领清兵前往平定。为使军队不骚扰民众,又可快速吃饱,增强作战力,他想了个法子,把包卷大葱、沾辣椒的传统“咸面饼”,改用福建盛产的蔗糖和花生碾碎成粉,撒在烘烤后的松软煎饼上,经对折、切块后变成甜食的煎糕。

如此一来,士兵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容易入口饱食,战力倍增,攻无不克,对于平定太平军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于是,这种煎糕就在福建流传开来,最后还成为当地美味、价廉的小吃。

光绪九年(1883年),左宗棠再次誓师福建,他指派王诗正组军登入台湾,以对抗在台南的法军,于是满煎糕也随著王诗正的部队传入台湾,而台湾人改称为“面煎饼”。

安顺路曼煎糕

地址:小安顺路巴刹对面,4D店前
营业时间:中午12时开档至卖完为止,通常是下午3至4时左右,周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