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柔州完结篇
随著中国“一带一路”的国家策略,许多中资出走海外,中国人也纷纷走出国门,处处都可看见中国人的影子。中资大举进入柔州后,不管是企业或是民众,都感觉到了“中国”与“中国人”的存在。
除了企业可能担心生存问题受威胁外,从社会层面而言,本地不管是华裔或巫裔及印裔族群,普遍对“中国”以及“中国人”产生担忧,产生“中国恐惧症”。
依兹汉(27岁,广告设计师)傍晚步行在黄亚福街时,会看见很多一群一群的中国人,他坦言,开始感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人出现在其生活周围,他也对此感到担忧。
“中国人和本地华人的行为举止非常不一样,中国人比较不照顾卫生及礼貌,我担心若中国人大量涌入下,该些不会分辨中国人和本地华人的民众,会将两者相提并论,这将会影响我国多年来所建立起来的种族关系。”
缺乏公民意识
黄勃扬(30岁,古来国会议员私人助理)从媒体新闻上感受到新山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但他认为现阶段应该有劳工阶级和大资本家会进驻新山,工人是在工地或宿舍一带活跃,资本家则占少数,所以目前还不会出现太大的社会融合问题。
“但相信过些时候,当大批中国购房者入住,开始在新山生活时,问题才会一一浮现。”
他认为,中国人的自我文化认同感很强,不太受规范制约,且缺乏公民意识,根据他在旅行途中所见的中国人爱插队,也似乎不太在乎旁人的眼光。
黄勃扬说,他认同做生意的商家能靠著中国人的庞大购买力,增加生意量,却也难免担心随著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涌入,会炒高新山的物价,使到新山变得更为拥挤,影响生活素质。
“我也担心他们自我的个性将冲击我国本来就很脆弱的族群关系,逐渐演变成马来人与华人对立,因为马来族群开始对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进驻感到担忧。”
在新加坡工作的张祎庭(33岁,司机)虽然也对中国人的文化差异感到不习惯,包括吐痰、大声喧哗等,也担心我们的文化会因此而被破坏,但他认为,中国人前来柔州也不一定全是坏处。
“倦鸟还是会归家,无论如何中国人是这里的过客,因此我还是抱著乐观的心态看待中国人的涌入,因为我们不能死守经济思想,需保持开发的态度看待。”
目前马新两国的过路费不断提升,因此他认为在新加坡旅客减少的情况下,新山确实也需要吸引其他国家的旅客。
中国威胁论仅是感觉非事实
南方大学学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处所长安焕然认为,“中国威胁论”或许只是一种“感觉”,不见得是事实。
他分析,由于中资企业在本地的投资,从原料建材到人才资源,大部分是用自己中国的资源,本地华资要分一杯羹也不容易。至于马来社群,基本上还是较传统的服从官方领导,多不会有明显的表态。
“因此,经济型态上的直接竞争,也并不明显。中国威胁论或许只是一种感觉。”
同时,他说,然而除很功利、讲求绩效的经济领域,由于中企对在地的其他方面的投入也不明显,中国新移民的生活基本上也相当划地为牢,真正的民间互动并不深刻,以致有一定的隔阂。
“一些刻板印象、缺乏同理心、跨文化经历不足的‘不愉快感’也容易产生,这是‘中国深入世界’普遍面对问题,也是‘中国人’需要正视和调整心态的地方。”
社会冲击不明显
在谈到中国人南来对华社与其他种族可能带来的影响时,安焕然指出,不论是劳工还是业界专才,可能其经历还不太长,除了工作上的接触,或业界与权贵之间的往来之外,大抵与本地社会的接触和互动,还不会太深。
所以他们对本地社会结构的冲击,暂不会太明显。
本地民间社会(不论是华社还是其他种族)对中国新移民也是相当不熟悉,甚至有一些偏面的刻板印象。
“倒是本地的餐馆业和服务业,有一定的带旺。站在‘做生意’的立场上,当然是愉悦的。”
进行资源整合 中小企业有“机会”
中资来马引起商家不同看法,柔南中小企业公会会长陈天聪坦言,目前来柔佛州投资的都是大企业,所使用的都是本身的资源,本地一般中小企业难以分一杯羹。
然而,他也认为,中资来马也带来好处,能刺激本地的中小企业,随著大势而做出调整与改变,融入新的环境。
“目前我们无法参与他们,是因为规模不足,但中小企业间可以尝试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一种新的模式去与这些大型企业竞争,除了面对中国企业走出海外所带来的竞争,未来东盟市场开放也是一个挑战。”
除此之外,他也认为,与其将这一些挑战视为威胁,倒不如视为“机会”,中小企业间可以整合模式而与中资进行合作,将原产品进行加工进而再国际市场。
“我们希望中小企业能改变思维,以这种‘借力’的方式去面对挑战。”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