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裘华老师在独中执教20余年,在加入老师行列之时,正逢独中经历改制风暴之后,当时独中的办学陷入低潮,在独中执教并非易事。她直言,当时的薪资是以节数计算,学生数量的减少,也直接影响到老师的薪资。当年,除了教书以外,还需要帮忙招生、筹款等,但这么多年她都坚持下来了,全凭著对教育的热忱和喜爱。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培育人才之艰辛;回顾自己的教职生涯,赖裘华始终谨记著老校长的教诲──“教育是神圣的工作”,尽管过程中尝遍了甜酸苦辣,但她依然无怨无悔地在杏坛默默耕耘,将自己21年的青春奉献给循人中学。

谈起入行缘由,赖裘华笑答,大学毕业后她原先想去美国继续深造,甚至连托福(TOEFL)都考了,教育这条路其实并非自己的初衷,过程颇有些无心插柳的意味。

赖裘华生性开朗,从教职退下后继续服务人群,目前为博爱辅导中心的执行干事。
赖裘华生性开朗,从教职退下后继续服务人群,目前为博爱辅导中心的执行干事。

“那时是1979年,我才刚从台大毕业,返马后我便回循中找张业隆老校长聊天,他问我面对有纪律问题的学生应该怎么教,我想和校长聊天嘛,便说了一堆,岂知最后校长叫我下星期来上班,就这样误打误撞成了老师。”

她直言,甫执教时就面对俗称“放牛班”的后段班学生,每当学生顽劣不受教时,也会有感到沮丧气馁的时候;但她表示,当时的老校长跟她说了一句话,她至今依然记得清清楚楚。“他说,如果我们可以将一个‘坏’学生,教育到他不再变‘坏’,那就是教育的成功了。 ”

“行为不等于人”

她表示,深思这句话后,非常认同老校长的观点。在她看来,这些后段班的学生不是坏学生,只是调皮捣蛋了些。他们或许不擅长读书,但只要他们不再变“坏”,就是在慢慢的变好,教育不应该忽略这些比较边缘的学生。

赖裘华爱写日记, 因此生日时,学生常会送她日记本,多年后依然保存完好。
赖裘华爱写日记, 因此生日时,学生常会送她日记本,多年后依然保存完好。

“我一直相信,‘行为不等于人’,我们不该因为学生的一些纪律行为,就全盘否定他这个人。 ”

老校长当年一句“教育是神圣的工作”,起初赖裘华并不明白其中意义,后来才渐渐明白其中含义,老师用心教育学生,不要求学生一定要出人头地,或是干下一番大事业;只要不学坏,顺利的成长,毕业后能回馈社会,这就是老师最大的安慰了。

曾是老师的她非常理解在职老师的心声,因此她鼓励老师,不要把教育当成工作或例行公事,拿多少薪水就做多少事;而该把它当成自己的事业,尽心尽力栽培孩子。

亦师亦友 每年聚会

赖裘华老师谈起自己的学生,总是一脸幸福感,更与学生保持著亦师亦友的关系。

1981年,她带著一班学生前往新加坡毕业旅行,并与学生约定好每年5月中旬一起聚会。

自1982年起至今,每年她跟这班学生必会一起聚会,更会手拉手合唱一首当年赖裘华老师教学生唱的《萍聚》,30馀年不曾间断。

把学生视如己出的赖裘华,除了课业上的帮助,也一路陪伴著他们成长。学生面对恋爱、工作、结婚等的问题,都会向她求助。

赖裘华每年都会与已毕业的学生聚会,1982年至今不曾间断,图为2008年聚会。
赖裘华每年都会与已毕业的学生聚会,1982年至今不曾间断,图为2008年聚会。

她笑说,有些学生在生子后,还会特地打电话给她,问她该起什么名字、孩子该入读什么学校,真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身为老师,一喜一悲都和学生有莫大关系。每当看到学生不学好,赖裘华总是特别难过;反之,若有学生迷途知返,那是最让她开心的事了。

“有一次在外活动遇到一个以前的学生,他说之前辍学误入歧途,但今日他已经回到正途,也在一个非政府组织帮助和他以前一样的边缘少年。虽然,他以前不爱读书,但现今却可以为社会做出一番贡献。”

投身辅导 延续关怀

赖裘华在大学求学时期, 就已对辅导系产生浓厚兴趣,加上多年在校教导的经验,因此从杏坛退休后,她就加入了博爱辅导中心,目前为该中心的执行干事。

在循人执教21年后,2000年她接受到吉兰丹中华独中担任校长一职,当年一边写辅导与谘商系的论文,一边掌校。询及担任老师和辅导有什么区别时,她直言其实两者看似不同,但本质都是陪伴,老师陪伴学生成长,辅导员则是陪伴需要帮助的对象。

图为执教初期的赖裘华(右),一晃眼已在杏坛耕耘20馀载。
图为执教初期的赖裘华(右),一晃眼已在杏坛耕耘20馀载。

在博爱辅导中心,赖裘华帮助来求助的人士厘清问题, 聆听他们的问题、心情,陪伴他们度过那段难熬的时光。“在这期间,我最大的收获便是能够帮助人,当你看到一个即将触礁的婚姻得以挽回;一个失意的人能够重新振作,那便是最大的收获了。”

今年已60馀岁的赖裘华依然精力充沛,目前正计划著3月前往汶莱举办讲座。

总结在循中和在博爱辅导中心的时光,她只有一句话,即“施比受更为有福”。或许就像《萍聚》里歌词所言, “人的一生有许多回忆,只愿你的追忆有个我”,一个好老师可能不会是学生的全部,但在我们心中的最柔软的地方,必会有个位子, 留给在我们成长道路上, 陪伴我们的、敬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