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劲松,是武者,也是舞者。前者刚,后者柔,原是相互矛盾,但在他的巧妙融合、努力推广下,武舞艺术在发源地柔佛新山名声响亮,团队定时到首都,也不时到国外表演观摩,亦大受好评。

 
想当初年方十八便急不及待地创立了“李劲松武艺坊”,身边人都认为他被所谓的使命感召唤得失去理智,纷纷冷眼旁观。“也许是习武培养了志强不息的精神,我要用时间和生命去验证,为武舞艺术立一个牌坊。”
 
武艺坊迄今成立16年,享受过掌声,也经历过低潮,而李劲松为自己不曾有过放弃的念头感到骄傲。“一辈子可以做很多事,很多人一下想做这个、一下想做那那个,但我就只想做好这么一件事。从‘精’到‘专’,再到‘极致’。”


 
11岁拜师习武,仅仅两年,13岁首次参赛就获得南拳冠军,李劲松代表国家四处征战,运动员生涯里获奖无数。幼年时住家临近广肇会馆,每当会馆响起敲锣打鼓声,他就爬上天台,看人舞狮或练拳。后有幸跟随启蒙老师吴多龄学洪家拳,除了学拳脚功夫,也学做人的胸襟,“他带我们去比赛,告诉我们要争取的是别人的认同,而不是一块不值钱的奖牌。老师培养我们习武者该有的大将之风,也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老师教的,一生受用。”


 
“我中学都没毕业,现在却有很多人叫我一声老师,这种感觉很奇妙。”小学成绩中等,中学成绩不佳,母亲也希望他能早点出来帮忙,所以李劲松很早就辍学。“17岁时,想发展自己的人生,要嘛升学,不然就找工作,想了一整晚,觉得自己的人生志向还是倾向武术。”他毛遂自荐到学校授课,被无数的学校拒绝,校长们认为他年纪太轻,无法放心。他不断尝试不断敲门,最后敲响了新山宽柔三小的大门,正式开始授课生涯。
 
2009年,武艺坊成立10周年,李劲松意识到自己也有了年纪,“我们在这十年里都借用学校礼堂,没有自己的地方,团员从小学开始就跟著我们,但中学毕业就被迫终止,让我觉得自己像是在雕沙堡,辛辛苦苦筑好堡垒,浪一来,就全都冲走。”于是,李劲松武艺坊在迎来10周年之际,在柔佛士古来的顺福花园设立了道馆,以企业化方式自资经营。

“武术不该只是比赛。”李劲松很早就有了武术是艺术的概念。

17年前,网络并不发达,他窝在书店里苦寻武术相关的资料,“有一本书记载了刀舞、剑舞在古时候是呈现给帝王观赏的,证明武术和舞蹈是可以结合的,并不是我突发奇想,一厢情愿。”
 
他坦言,找赞助商从来都不容易,但不代表没有钱就要典当素质。“不要去想失败了怎么办,要想究竟该怎么办到,那事情才有可能完成。制造问题,不如解决问题。”

授课不收钱会饿死,但只要收取费用,哪怕只是区区车马费,也会被说“很商业”。新山的艺术氛围低落,虽说近来时有举办艺术活动,但李劲松认为,要让艺术存活下来,就得渠道更高的层次,让文化艺术发展成工业。他强调:“艺术家死后才获得认同,对我来说,是没有价值的。”
 
2014年年杪,团队受邀到中国南宁参与东盟戏剧节,筹划多时的《十年一剑》也在吉隆坡表演艺术中心上演。演出叙述武者对体认自身修为的追求与认知,透过灯光和影像设计,观众能透过投影看见“剑气”,画面震撼人心。

李劲松武艺坊著重教育推广、文化交流和剧场创作,李劲松在2013年获颁21世纪成功品牌精英榜—至尊文化成就奖,并在2014年受邀担任TEDx Petaling Street的其中一位讲者。
 
“3年前我知道有TEDx这个平台时,就说过:‘总有一天,我会站上去。’2年前,马来西亚有了自己的TEDx,我在机缘巧合下认识了主办人,结果就在去年被邀请了。”他引述《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的一段话:“当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时,全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


 
父母给他取名“劲松”,一收一放,刚柔并济。他学武,父亲原先支持,14岁以后,跟随为我国培育世界级武术冠军至今逾20年的杜华老师学习,把全副心思投入其中,夜不归家,甚至在外留宿,父亲也忍不住勃然大怒。少年时期难免叛逆,李劲松总觉得家人不了解自己热爱武术的决心。
 
到学校授课的初期,因没有交通工具,李劲松借用母亲的货车,跟著母亲去开档,课后再帮忙收档。但隔年,更多的学校邀请他授课,时间紧凑,无法再与母亲共车。“父亲借我1万令吉付头期,贷款买了一辆新车。”他说:“其实我一直不清楚家里的经济状况,觉得还过得去,一直到后来贷款时要附上爸爸的薪水单,我才知道担任文员的他月薪只有1750令吉。我们家4兄弟姐妹,以这样的收入,养一个家其实很不容易,但父母亲从来没有让我们觉得日子很难过。”
 
传统华人家庭爱在心底口难开,父母亲的用心,总是长大了才明白。家人少有合照,难得一张与母亲的合影,竟然是还抱在怀里的时候。中学都没念完,而今却桃李满天下,父母亲虽从未亲口对他说过半句赞赏的话,但兄弟姐妹转告说:“爸爸妈妈其实很欣慰,他们说没想到你真的走出了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