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追踪观察猕猴,他在台湾垦丁热带季风林里生活2年;为了探索热带雨林的生态奥秘,他只身去了金三角、婆罗洲雨林,以大自然独行游侠自居。身为台湾“荒野保护协会”创办人、知名生态摄影家、自然写作作家以及探险家,徐仁修的名气不在抢救多少森林、保护多少濒临绝种的野生动物,而在影响他人爱护自然的能力。1995年,他在台湾成立了荒野保护协会,汇聚更多力量来保护大自然。除了台湾,协会也在其他国家拥有分会,当中包括马来西亚。

“我已经70岁了,明明没钱、没资源,却用了40年唤起台湾及海外华人世界对生态保护的重视。这是我要过的人生。”处于退休享福年纪的徐仁修,想做新事业,在荒野保护协会之外另起炉灶,成立“荒野基金会”,发挥更大影响力。

70岁的出征,外人看是不忍,但对徐仁修来说,老骥伏枥未歇于壮志,反倒是人生的圆满。未来3年,徐仁修计划出两本大书,一本是他观察台湾过去40年的生态纪录史,另一本则是热带雨林的生态纪录。

1977年至今,徐仁修陆续出版了多本自然生态书籍。在他现有的二十余部作品中,除了少数小说外,大都图文并茂,而且几乎全是画面精美的摄影作品。

徐仁修会走向自然写作与保育大自然的道路,与他从小生长于农家有很大的关系。“大自然这么丰富,这么美,为什么要去看丑陋的东西?”小时候在农家长大的徐仁修,不爱上学写功课,却很喜欢在田间跟水牛、昆虫玩。“对大自然的爱必须从小扎根,错过这个时机,日后再培养就很困难了。”

徐仁修以自己的童年为蓝本,写下《村童野径》一书,从书中的52首童诗,可看到他对于土地真挚的情怀。

“你们的衣食住行全是大自然提供,而你们又究竟回馈了什么给大自然?人们不仅没有给予回馈,更肆无忌惮地破坏大自然。”过去40年,徐仁修到各地透过他的文字、摄影跟演说,点燃同好热情。

“自然教育才能真正改变人心,尤其是小孩的自然教育。只要让小孩懂得爱护大自然、尊重生命,那小孩也会很自然地懂得珍爱身边的每一样物事,包括爱自己。”

徐仁修不走激烈抗争的路线,选择从教育带来潜移默化的改变。“我们很难改变大人,却可以透过对孩子的教育,让他们长大后懂得关心自己的土地。”每年,台湾荒野保护协会都举办许多活动,教导孩子们树立好的自然观念。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会要求家长参与,与孩子一起成长。

徐仁修15岁就立下了“壮游天下”的志向,开始到世界各地进行野外考察。如今的他,足迹遍布全球,包括中美洲尼加拉瓜、亚马逊流域;中国的青海、西藏、蒙古;还有泰国、缅甸、印尼、印度、菲律宾等的丛林。摄影,成为徐仁修用来呼吁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管道。

他的镜头不对著砍伐或遭破坏后的荒芜,反而选择拍下大自然里美丽和谐的照片。对徐仁修而言,森林是最难拍的,由于海拔差异,森林的差别也非常大。“要想拍全森林开花的情形,就得一年一年地等待。有时花开了,你去了,却是漫天大雾,什么都看不见。”几十年来,徐仁修的生活随著台湾四季变迁而变化。

“每当走进森林都会期待看见每一样生物,因为即使在同一个地点,下回可能也都不会再看到一模一样的。”进行自然生态拍摄,徐仁修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因为只要有充足的耐心,就会有著意想不到的收获。

今年4月,徐仁修推出近期完成的著作——《荒野三部曲》,与摄影展一并推出,距离他上一次摄影展已经相隔15年。

2001年,徐仁修卸任荒野保护协会理事长一职,但他的脚步并未因此停歇,而是到中国、尼加拉瓜等国家演说,不断散播荒野保护的理念。

探险生涯中,最让徐仁修魂牵梦萦、一再重返的,是热带雨林。“当那些好的木材被砍走之后,种油棕的财团会开始焚烧剩下的树木,再种上油棕,导致热带雨林慢慢消失。在宽松的法规下,非法木材商得以趁隙而入,导致野生动物失去栖地,更让水患与烟霾情形加剧。”长年在马来西亚雨林穿梭,徐仁修对热带雨林遭频密砍伐感到心疼。2011年,徐仁修与发起人苏添益成立马来西亚荒野保护协会,秉持荒野与自然教育为主轴的理念,希望带领我国人民一同保护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