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嬷踩著的木地板吱吱作响,郑文七马上走出屋外,拿起板条及锤子准备修补。敲了几敲,老旧的地板全都裂开。“阿嬷,你怎么还能住在这里呢?”我问。“这里是我的家!我的家!”阿嬷大声回应。她宁愿孤单地面对四面墙,也不愿住进老人院。
“来到这里,你只要开口一问,人人都知道‘油棕园阿嬷’,因为她在油棕园独居了30年。”这些年来负责照顾阿嬷的郑文七娓娓道来。然而,关于阿嬷的一切,对马六甲榴梿洞葛(DurianTunggal)的居民而言,是个谜。现年82岁的阿嬷声称自己姓“戴”,街坊都称她为“亚妹”。
戴阿嬷身处的这片油棕园,是郑文七的产业。他在园里搭了间小木屋,充当戴阿嬷的栖身之所。她这一住,就住了30年。
油棕园山路颠簸,一般车子难以驶入,要探访她,必须坐上郑文七的四轮驱动车才能抵达。
见到我们,戴阿嬷先是一楞,退到角落,不肯说话。郑文七说,阿嬷身世坎坷,多年前惨遭性侵留下阴影,如今看见陌生人,她有点恐慌,甚至抗拒与外界沟通。
“当年我看见她露宿街头,不敢回家,也没有人帮忙她。得到我的家人同意后,就决定收留她。”
阿嬷如此怕生,唯有慢慢亲近,让她卸下心防。“小时候家里很穷,一直到十多岁,我都只有一个心愿:赶紧脱离这种贫困苦难的家庭。所以,我年纪小小,就出来社会工作。”
戴阿嬷被收留后,一直替郑文七打工维生。她终身未嫁,没有丈夫可仰赖,更没子女可依靠。直到8年前,老了,没能力工作,连生活也成问题。还好,郑文七这些年来风雨不改地照顾她。
步行8公里到镇上
戴阿嬷的木屋,其实距离榴?洞葛小镇还有一段路。平日外出采购日常用品,她靠著双脚,从油棕园徒步8公里到镇上。这段路程中,若遇上好心人路过,会让她搭上“顺风车”。
“阿嬷以前防备心很重,抗拒搭顺风车,随著年纪越来越大,双脚无力,她也只好求助于人。”郑文七说,当地人看见阿嬷走在大路旁,一般都会停车载送,打开方便之门。
每天早上,她都会到镇上,在固定的茶室吃早餐。基于阿嬷是无依老人,店家都提供免费餐饮。
一个人住在“深山”里,出了事,免难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幸好隔个三几天,郑文七会派员工到阿嬷的木屋“巡视”。一旦阿嬷有需求,郑文七就立刻赶到油棕园去,给予援助。
原始生活 自给自足
油棕园深处,人烟绝迹,方圆几里,仅有阿嬷“一户人家”。
多年来,木屋都没有水电供应。在夜里,阿嬷靠煤油灯照明;水源则来自屋后那一口小小的水井。
家里简陋的厨房,只用4片锌片及木板围成,以枯木生火煮食;所谓的锅碗瓢盆,全部都残缺不全。屋子里外不见冲凉房,相信阿嬷都是在井口旁洗澡、如厕。
木屋最怕遇上雨季,经过数十年的日晒雨淋,屋顶多处破损。只要下雨,便会漏水。更糟的是,原本就破烂不堪的地板破了一个洞,稍有不慎,就有踩空摔落一楼的风险。
这间简陋的木屋,就是阿嬷住了大半辈子的家。木屋虽小,生活过得贫苦朴实,但是,爱干净的她把屋内打理的整齐干净,毫无异味。所拾取的杂物虽多,却整齐有序。
住了30年,这里的一草一树都是阿嬷的回忆。尽管屋顶上的锌片早已生銹,无法真正遮风挡雨,每逢雨夜,阿嬷必须拿桶、盆、碗、杯四处去盛水;尽管处于油棕园深处的“家”,离小镇甚远,采购日常用品相当不便;尽管木屋的墙缝之间,还有个危险的蜂巢、地板也老得“吱吱”作响…阿嬷却坚持留守原地。她曾听闻,住进老人院后,不但没有被照顾,还会被欺负,日子很凄凉,所以她坚持不搬入老人院。阿嬷甚至有些负气地说:“现在我每天一个人,死了也是一个人!”
吃得简单、住得简陋,阿嬷倒也过得自由自在,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郑文七助人常保欢喜
摔一跤,听起来是小事,但对于独居在油棕园的阿嬷来说,则有可能是生死边缘。“万一发生意外,就叫天不应,叫地不灵。”郑文七指,阿嬷几乎天天都会出门,如果哪天不见她出来镇上,多半是因为生病身体不舒服,否则能行能走,她都会往外跑。
有次,因阿嬷超过一个星期没有出门,引起郑文七怀疑,前往查看时,发现原来阿嬷生病卧床不起,手脚无力,无法走出油棕园向人求助。还有一次,在农历新年前因蛇入侵屋内,阿嬷也因惊吓过度不慎跌倒,导致行动不便,躺在床上休养了一段日子。阿嬷卧病在床,郑文七也负起照顾她的责任。
“父母给我的庭训是:助人为快乐之本、吃亏就是占便宜。”郑文七说,这两句话在小时候觉得不怎么样,长大后却受用无穷。助人,让他常保快乐的心情。
郑文七每次都会主动协助陌生老人,例如受伤或无家可归者,他会把他们送到医院,再由医院转交给福利机构。他感叹,要不是孩子不孝顺,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流浪老人。
“我曾体会什么叫穷困潦倒,不希望看到许多被孩子抛弃的老人流浪街头,或是生活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任何一个人的关心。”郑文七说,以一个人的力量要一直帮助他人是不容易的,所幸家人相当支持,太太还常鼓励他捐钱给弱势家庭,一家人以行善为乐。
至今,郑文七已义务照料阿嬷长达30年。阿嬷离不开郑文七的照顾,而郑文七也成为她的依靠。
“我只希望她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走完一生。”他们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郑文七助老的善举,令人动容。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