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三轮车,收入能否维持家庭生计和日常开销?这是许多人在接触三轮车夫后,浮在脑海的第一道问题。随著时代的转换,三轮车夫的地位,已不再是以往那个只能以体力换取微薄工资的低下职业。
“在我父亲的年代,三轮车夫很受欢迎,戴著帽子、颈上挂条面巾、白衬衫外披一件单薄外套,再穿一条半长裤,是他们一直以来带给人们的形象。他们踏著三轮车载乘客到各处,生意好得不得了。”三轮车夫赖兴隆(阿隆)表示,当年电讯不发达,三轮车就像现在的德士,四处闲逛,碰到顾客上车,就是生意,虽说昼夜辛劳、收入微薄,但也足以糊口。
“当时的三轮车夫,每次到市区范围载客,总有顾客排著队等待。”然而,时代的变迁让本地人不再愿意以三轮车代步,有车的驾车,没车的,则改投轻快铁、巴士等公共交通的怀抱。三轮车行业也开始走向没落。所幸,海外观光客的增加,让三轮车行业重振旗鼓,旅客如今成了车夫们主要的经济来源。
三轮车是游客的旅游体验元素之一,如今的三轮车夫,只要肯努力,每月可有三四千令吉入袋,而车夫的地位也跟著提升。阿隆的同行邓润发(阿发)表示,马六甲州政府已订下统一收费,让三轮车夫在载客时,每小时可收取40令吉的费用,这不但保障了车夫们的收入,也可避免游客被“砍菜头”。“当局规定车夫的收费是每小时40令吉(行内称大圈),游览景点从红屋出发,经过仿建丽江水车、海上花博物馆、马六甲河广场游船河渡头、圣地亚哥古城门等。”
配合一些时间不足的游客,车夫也提供“小圈”载送服务,同样从红屋出发,游览古城门和独立公园折返,全程20分钟收费25令吉。很多人都说三轮车已经是迈入夕阳的行业,但事实上,源自旅游业的需求仍不少。在夕阳之后,三轮车业似乎又迎来了另一轮的日出。
踩三轮车向来是友族的天下,马六甲的华裔三轮车夫少之又少,目前也仅有十来位。但值得庆幸的是,近年车夫的平均年龄有年轻化的迹象。曾经,出的力多、挣的钱少的三轮车夫,被众人视为辛苦行业。随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三轮车夫的收入逐见优渥,加上工作时间自由,让不少年轻人趋之若骛,乐当车夫。
“这个年头,只要勤快点,不怕赚不到钱。我就曾经在凌晨时分,仍然载著客人。”年仅25岁,却已当了4年三轮车夫的阿隆,至今仍享受当车夫的自由——想踩就踩,想停就停,时间到了,就回家吃饭。在阿隆看来,三轮车夫或许不是一份能挣得高薪的工作,但收入还算足以糊口。
“我爸爸也是三轮车夫,踩了三十多年的三轮车,直到几年前因病被迫停止工作,目前在红屋负责三轮车的协调工作,替旅行社和导游安排三轮车服务。”阿隆可说是受父亲影响踩踏上这一行。4年前,从事手机销售工作的阿隆遇上瓶颈,决意投身于外行人口中的“夕阳行业”。“刚进入这一行,真的很辛苦,除了体力,还需要脚力。一天踩八九个小时,已经是极限。”
当上三轮车夫后,阿隆才深深体会到父亲踩三轮车养活一家几口的艰辛。阿隆苦笑,若是途中要经过斜坡,在脚力无法承担乘客重量的情况下,车夫就得跳下车,然后半跑半推、吃力地往高处爬,直到平坦道路才重新跳上车,继续往前把乘客送到目的地。
采访时间适逢中午,天气很热,我们不过站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已汗流浃背了。想象阿隆及其他三轮车夫每天都得待在这种天气下工作数小时,还真是不容易!当时我脱口而出,说了一句“啊!真的很热。”车夫阿发听了笑道,他们已习以为常了。“炎热的天气算是不错的了。有时下雨都得淋著雨工作呢!除非当时下著倾盆大雨,才会‘收档’。”
最怕碰上大罗里
华裔三轮车夫数量很少,也因此自然而然地就凝聚在一起,年纪稍长的阿发成为众人的‘大佬”,对后辈自然照顾有加。“以前的年轻人视踩三轮车为卑贱的职业,他们宁愿从事其他工作也不愿当车夫,现在当三轮车夫比以前好赚多了。”阿发认为,三轮车夫这一行业应该传承下去。
阿发原本和太太经营杂饭档和咖啡店茶水生意,由于不堪工作性质的劳累,尽管收入不错,他依然放弃这门生意,并在朋友的介绍下,于3年前开启三轮车夫生涯。“为了每日的生活开销,一般上,我每天会挣到特定的收入才放工;若想要提高收入,就只有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与更长的时间。”这份工作不仅让他对工作范围有更深入的认识,更让他得以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
“做服务业嘛,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客人。”面对一些较挑剔的乘客,阿发也只能多加忍耐。但他也非常感激那些能够体谅的乘客。有车夫曾试过被游客借拍照遁形,没有给钱便逃之夭夭,让人搭了“霸王三轮车”,但也无可奈何。
阿发和阿隆异口同声说,别以为踏三轮车很轻松,真正骑起来才会发现其中的困难,若没有控制好方向,重心不稳,很容易发生意外。阿隆指:“三轮车比一般的摩哆、脚车来得大,却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专用道,骑三轮车上路时,最怕遇上重型罗里,恐引起交通事故。”除了个人安全问题,在阳光暴晒下骑脚车,也很容易汗流浃背及患上皮肤病。不过,这一切无阻他们继续这一份工作。
无名的“旅游宣传大使”
从一开始简单、朴素的三轮车外型,然后慢慢进化成装饰得很商业、夸张的花车造型,直到今时今日的LED彩灯三轮车;为了追逐新时代的步伐,车夫们纷纷发挥创意,不断地创新、改变,誓要让游客有得坐、有得看还有得拍。于是,有人将时下最夯的卡通人物造型搬上了三轮车,也有人将鲜花朵朵插在三轮车上…
如今,花枝招展的三轮车遍布各个观光景点。三轮车承受日晒雨淋,使得车上装饰很容易陈旧和损坏,因此有必要经常更换,才能处于全新状态。平时,阿隆和阿发也会花费进行维修,以确保讨生活的工具时时处于良好状态。“当三轮车的外型具有吸引力,招徕游客时就能事半功倍,顾客多,收入也更多。”阿隆指出,在求变的同时,三轮车夫也得略懂各种语言,才能更好地接待乘客。
都是血汗钱
在马六甲乘坐三轮车,悠闲游览旧时代风情的古街并非新鲜事,最方便的,就是看到那里有好吃的美食,或者在路上看到那一些引起兴趣的景色或者历史建筑物,都可以随时要求车夫停下,对那些感兴趣的景点进行深入的探索。如果乘客没有什么预先定好的目的地,车夫们对好吃的好玩的大部分都了然于胸,也乐于给乘客满意的介绍。
阿隆说,三轮车夫还需要兼当导游,懂得当地景点的历史背景与知识,无论热门与私人的景色也要有了解,知道哪里有最棒的观景点,哪家店买东西划算,统统介绍给游客。
现在的三轮车夫不必像从前那般埋头赶路、大声吆喝;而车夫下班之后除了例行地聚集一起聊天,还会互相分享街头的新发现、路线规划的心得呢。
对于这份职业,阿隆引以为荣,对他而言,他们不只是三轮车夫,还是无名的“旅游宣传大使”。他也想证明给人看,车龄久远的三轮车虽然很重、很“老爷”,但还能跑得远,还能受到欢迎。
当然,无论收入优厚与否,踩三轮车赚的都是血汗钱。无论艳阳高照或细雨纷飞,车夫们为了三餐时而汗流浃背,时而被雨淋得湿漉漉,不惧日晒雨淋,为了生活,努力地踩著踏板向前。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