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一期简略列出患有儿童精神疾病的普遍症状,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相关迹象,又该采取什么措施?最明智的做法当然是寻求专业人士协助,及早接受治疗。那么,父母该怎么判断要带孩子去看精神科还是心理科呢?下文将阐述两者不同之处,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相互配合的地方。本期也邀请马来西亚儿科协会积极亲子关系专家杨薇薇讲解,身为临床心理师,在治疗儿童精神疾病中扮演什么角色。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我们常常挂在口中的“心理医生”只是俗称。在心理与精神健康领域的专业人士,主要包括辅导员(Counsellor)、临床心理师(Clinical Psychologist)和精神科医生(Psychiatrist),其中也有专门治疗儿童精神疾病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专科医生(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st)。

辅导员
◎拥有辅导和谘商相关学位,并向马来西亚辅导局(Lembaga Kaunselor Malaysia)申请注册和获得认证;
◎受《1998年辅导员法令》(Counsellors Act 1998)管制;
◎服务对象主要为非患有精神疾病,但在日常生活受到精神困扰的人;
◎提供心理辅导;
◎没有临床诊断资格与开药处方权。

临床心理师
◎拥有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通常会向马来西亚临床心理协会(Malaysian Society of Clinical Psychology)申请成为会员;
◎受《2016年专职医疗法令》(Allied Health Professions Act 2016)管制;
◎服务对象包括精神疾病患者与非精神疾病患者;
◎提供心理评估和心理治疗;
◎具临床诊断资格,无开药处方权;若判断个案需要药物治疗,会转介给精神科医生。

精神科医生
◎拥有精神专科医学位,受大马医学理事会(Malaysia Medical Council)管制;
◎受《2001年精神健康法令》(Mental Health Act 2001)管制;
◎服务对象为精神疾病患者;
◎提供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具临床诊断资格和开药处方权;若判断个案需要心理辅导与治疗,会转介给临床心理师。

针对各别个案 采取不同措施

临床心理师杨薇薇表示,在父母带孩子就医前,应该先与孩子进行谈话,打开沟通渠道,看看背后是否有其他原因,如在学校被同学欺负等。“再者,家长也可以看孩子是否能够表达自己,如果可以,那就不一定要去医院,有可能去接受辅导就已经足够。”

反之,如果症状持续出现很长时间,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影响日常生活基本运作,就必须寻求临床心理师和儿童精神科医生协助。

在马来西亚,无论是政府医院或是私人医院的心理与精神健康部门,一般都会有前文提及的3种专业人士互相配合,提供治疗。精神科医生在经过评估与诊断后,会为病人提供药物治疗,并根据个别需求转介给临床心理师或辅导员进行心理治疗与辅导。至于其他私人机构,提供的服务与著重的专业则各不相同,有些精神科诊所只有精神科医生提供药物治疗,而心理谘询中心则只有临床心理师与辅导员提供心理辅导。

善用孩子优点来克服困难

上一期文章提到,精神疾病多半是由遗传性的潜在因子所导致,既然如此,那孩子只需要吃药就好了吗?

杨薇薇表示,除了基因,很多个案是在成长过程中处于恶劣环境,长期遭受不良对待所引起的,这在学术上称为发展心理病理学。因此,对于有些个案来说,服用药物和接受辅导是不够的,完整的治疗还应该包括让患者学习如何面对疾病、与疾病共存。“我们会对患者进行评估,除了著眼不足之处,也会观察每个孩子有什么优点,加以善用来帮他们克服困难。尤其对无法在社会里正常运作的孩子而言,更是需要我们的帮助。例如患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在得到适当的帮助后,他们一样可以成功。”她不忘强调,每个孩子状况都是特殊的,所以会针对各别个案采取不同措施。

对于患有焦虑症的孩子,临床心理师会以比较有趣的方式,教导他们如何让自己冷静、放松,并将他们所面对的困难拆解成细小的部分,让他们能够一步步达到理想的结果。“在这个时代,大家都在追求速成的事物,从而忽略了这中间的程序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件。若减少这方面的接触与体验,孩子可能会变得容易紧张,缺乏能力去克服困境。”

至于患有忧郁症的孩子,临床心理师则会试图让他们知道改善负面情绪的方法。杨薇薇也提醒父母,很多孩子不善处理自己的情绪,将伤心、难过表现为生气、烦躁,若大人此时加以打骂,恐怕会酿成恶性循环。“因此,父母应该要先尝试去理解孩子背后的原因,即使他做了不对的行为,也不表示他的情绪和感受不该受到承认。”

对于因脑部功能异常而引起的疾病,如自闭症与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等,临床心理师会先进行评估,观察特定个案哪个层面的脑部功能受到影响,再拟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有些孩子无法凝聚注意力;有些则是无法长久维持注意力;有些孩子在面对事物变多时会感到混淆,不知该把注意力放在哪里等等。我们会一一去了解每个孩子适合怎样的教育方式与环境。”

基本上,临床心理师会透过观察、访谈和心理测试来鉴定问题所在,再决定适合的治疗方式。他们一般会对儿童采用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以及游戏治疗(Play Therapy)。“游戏与玩乐对儿童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在现今的风气下,即使是玩游戏,大人也会把焦点放在教育意义上,关注孩子能从中学到什么。玩游戏应该是没有对错可言,给予孩子空间发挥创造力与想像力,让他们能够做自己。”

在字里行间,杨薇薇不断表示,在治疗过程中,父母的配合相当重要。在很多个案中,除了孩子,父母也会一并接受心理治疗。下一期,我们将会探讨,若孩子患有精神疾病,主要照顾著应该如何与专业人员进行长期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