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教师,透过镜头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轻松学习国语!
来自砂拉越的许万旺,5年前从师范大学毕业后,便被调派到雪州一所华小执教。现年28岁的他,积极拍摄教学短片,藉著轻松及生活化的拍摄手法,让学生们更容易掌握马来文用法。
被问及当初为何不采用传统教学,而是选择拍摄短片作为教学题材时,他笑称“我不喜欢跟别人做一样的东西”。
他表示,在求学时期便与同学组成短片制作团队,并透过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累积拍摄经验。而当时则是拍摄爱国和环保课题居多。
“我们就是一班同学,对拍摄有兴趣,而且透过短片比赛还可以赚取一些零用钱。”
在担任实习老师期间,他首次在课堂上运用数码教学,发现不仅学生受落,同时还获得校方认同,奠定其后的教育作风。
除此之外,他认为,教育应与时代接轨,特别是年轻一代更是追捧网络为主流。
“以前学生的志愿是成为律师、医生;现在学生的志愿是成为一名Youtuber!”
让学生入镜
他表示,若要与学生亲近,就必须了解他们的世界,并使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去传达资讯。
除了拍摄教学短片,他也会透过拍摄以校园生活为题材的短片,更会邀来学生参与拍摄工作,拉近师生距离。当中就有《20种在班上的小学学生》、《10种最令学生讨厌的老师》,还有一些也融入电影人物的桥段,十分逗趣!
“学生很喜欢上镜,所以我偶尔会运用副科的课余时间,拍摄短片,他们都很乐意。”
他也指,在选角方面,一般会选择“爱演”的学生,而这些学生往往都比较活泼,平日也爱捣蛋。惟,透过拍摄能够制造更多互动机会,同时提高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度。
许万旺表示,拍摄一部短片费时约2至3天,但为了不影响日常工作,故如今仍有许多题材还停留在脑海中,未呈现出来。
此举也获得学生家长支持,同校老师偶尔也乐于“客串”,增加短片的趣味性。
他也设下目标,希望今年可以完成至少10部国语教学短片。同时透露,希望活化数码教育,并放眼获得“年度最佳教师”奖。
填鸭式教育约束学生想像
自小就口才了得的许万旺,在大学时期为中文系学生,但是马来文造诣颇佳的他,在投入职场后也顺理成章成为一名国语老师。期间也发现许多华小生相较于英语以及数理,语文能力较低,特别是学习非母语的马来文,更是吃力。他举例,填鸭式教育的学生,只能透过“背书”或是重复抄写方式,记下作文句子,但间接也约束了学生的想像力。
“过去老师都会在白板上写字(作文),学习能力比较佳的学生或许就没问题;反之,一些学生可能无法理解真正的意思。”
“比如说,我到夜市的时候,经过一些食物或衣服摊位,我就会当场拍摄,并且对著镜头,向学生用双语(华语和国语)解释夜市的场景,和一些商品的国语用词。学生就知道原来关于夜市的作文还可以这样写(故事),或是一些语句的正确用法。”
他说,其实校方备有现成的数码教学内容,目前他也结合两边的内容,提高学生对于国语课的兴趣。
不了解新教学 家长投诉不务正业
许万旺坦言,虽然数码教学在我国推行多年,不过碍于国内一些校园面对师资、硬体设备和教学资源缺乏等因素,故仍有许多学校未能跟上教育部提倡的政策。
与此同时,他表示,现时一些家长因不了解新教学模式以及学生需求,所以仍坚持传统教学,在面对数码和互动教学方面,则十分排斥。
他认为,若传统教学融合新科技,则能相辅相成。他透露,曾有家长疑不满其作风,故匿名投诉校方,直批他“不务正业”,要求校方检视。
“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接受这样子的教育方式,在一些人看来,他们认为,我看起来好像不用做工,甚至质疑我没有用心教课。”
他表示,纵然本身设法透过数码教学,丰富学生视野,但亦尊重家长对于教育有自己一套看法。不过,庆幸的是,该校校长给予教师较大的发挥空间,以教导学生。
从事教育工作难免会遇到瓶颈,但过程中也会获得掌声。许万旺忆述,过去曾有一位学生十分顽皮,任凭打骂也无动于衷。
他称,当时只能不断督促该名学生,并与其家长讨论学生情况,希望在互相配合下纠正孩子的性格。
“在我结婚时,那位学生家长亲自送我新婚礼物,答谢我教育他的孩子。该名学生在毕业后,也跟我道谢。”
他笑言,本身并不会太在意他人的评价,但能获得对方认同,犹如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注入强心针。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