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是一个电车司机,你的电车在轨道上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飞驰前行,在轨道的尽头,你发现5个工人在轨道上工作。正当你尝试刹车,但却意外发现刹车失灵了。如果你冲向这5个工人,他们必死无疑。
假设这个时候你看到,在轨道的右侧上有一条侧轨,并在该轨道只有一个工人在那条轨道上工作。你的方向盘还能用,只要你把车转向岔道,撞死这名工人,就可以挽救了那边五个人,这时你会怎么做?究竟怎么做才是正确的选择?
回归教育本质做定位
以上是有名的电车难题,而众多人往往都会基于两害相权取其轻,而选择舍一救五。无独有偶,同样的电车难题再次发生上演,面对3名家长在上诉庭挑战董总批准关中生报考统考合法性案件,基于关中586名学生的权益,董总也迫于无奈取消这3名学生参加统考资格,以便在诉讼案不具有利益关系的理由,撤销三名家长的上诉案。
两害相权取其轻,顾名思义两种损害放在面前,必须选择伤害较轻的,但同时也说明无论结果如何,必然造成某一方的伤害,这相信是华社都不希望看到的,特别是在这案件中,首当其冲的无论是上诉方的3名统考生,还是关中的586名统考生,都是热爱并支持统考的学生。
对此,关丹中华中学董事长丹斯里方天兴认为,只要政府承认统考,关中这些年学生报考统考的争议,都可迎刃而解,包括上述提到的上诉方也能安心撤销案件。
事实上,要现今的政府立刻承认统考,除了不断施压希盟尽快落实在509大选前提出承认统考文凭的竞选宣言,更重要的是要让统考回归到其本质,也就是教育的轨道上去做定位,再以此扩大其价值,成为全民共同的教育资产。
须知,统考自1975年举行以来,普遍受到世界知名大学的承认,国内私立大专自2004年起接受统考为入学资格,可见其学术地位不容置疑,因此也越来越多国际学生与本地非华裔学生选择就读独中,报考独中的统考文凭。
扩大直接利益群体
根据董总发布的《2016年全国华文独立中学基本资料统计》,我们看到全国独中非华裔的学生人数从2004年的510人上升到2016年的1637人,其中东马是最多非华裔学生就读的地区。
就连巫统总秘书安努亚慕沙也在今年2月公开表示,统考课题无关种族,而是全民的课题,因为已经有不少非华裔生也报考独中统考文凭,因此他也呼吁政府应该尽快会晤马来人与华人的教育工作者,进行理性的对话。
由此可见,要加速统考的承认,除了民间组织积极监督政府落实大选承诺,更重要是必须有长远的部署,扩大统考的直接利益群体,让更多的本地非华裔学生愿意进入独中报考统考。
如此一来,首先,此举能使得统考真正做到跨越族群,成为全民的教育选择,其次,倘若统考的直接利益群体变多且不再单一,自然政府也不可能置之不理,有借口忽视统考生的权益,拖延承认统考的最后一里路。
至于关中生是否可以报考独中统考文凭的争议,运用回上述逻辑,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况且,2012年当时的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就开始探讨让独中统考文凭迈向国际化,让就读独中以外的学生报考该文凭。如果过去的都能打开门户,探讨外籍学生报考独中统考文凭,如今又怎么可能婉拒本地的华裔学生要报考独中统考文凭,这明显有开倒车之嫌。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