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句古话是唐朝开宗皇帝李世民说的,它概括了人类一个颠扑不破的智慧与其作用——可以启示我们希盟政府今天如何走出困境,转入正道。现代相似说法是,“否认历史,就是背叛”,或更明确、更具体地说:“历史不可以选择或篡改,但可以改造今天,开创明天”。希盟领导者可以从中体会出踏出重中之重的一步。
我国2018年509换了“天”,至今已一年,弊病在换天但没有换“人”,人的思维是旧的。际此周年之时节,希盟政府各部门接受媒体联访,调门几乎是统一的:执政成绩是基本的,但也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这可能是对的,但个别部门例外。
5月9日,华文报刊出首相马哈迪的自我总结,就比较复杂了。复杂在于他是旧朝的“过来人”。他领导的政府正与巫统/伊党这些顽固的守旧派联手拗手瓜,陷入种族主义泥潭混战而不能自拔。究其原因,不外乎缺乏“以史为鉴”的勇气,不懂“历史不可选择或篡改,但可以改造今天,开创明天”的道理。慕尤丁与马哈迪同流,马智礼则是应声虫。
马哈迪在访谈中淡淡地说了一句“想方设法团结国民”,虽有务实的意味,但办法在那里?如何团结?
愿景应以民生为主轴
一谈到具体问题,高龄马哈迪的脑袋就转不过来。他把责任推给各族人民,推得一干二净,曰:大家(草根大众)都以自家族群为中心,都说受到政府不公平的对待;政府无法总是对某一民族好,对某民族不好。这不是“过来人”(官僚)又是什么?
翌日报载,马哈迪更堂而皇之地抛出“2030年共享繁荣”愿景。又是“愿景”!——愿景何其多耶哉?
马哈迪是愿景的祖师爷,1991年第六大马计划的“2020宏愿”是他的杰作。纳吉萧规曹随,换个名字叫“TN50宏愿”,但都“无疾而终”。如今马哈迪的“新愿景”会不会重蹈覆辙,只空有其“愿”而无“景”可言?
这里就触及“以史为鉴”的主题。史之“兴替”之鉴何在?首先,吸收过去“有愿无景”的经验,必须实事求是,以体制改革为前提,必须否定、放弃种族主义(或者叫做“种族比例模式”)。马哈迪第一任首相时期,种族主义还有那么一点发展的空间,博得“发展之父”的美誉。509后,种族主义已成了破烂货了,被各族选民否定了,除了有助于巫统1.0复辟,历史绝无倒退的馀地。希盟政府难道不也拒绝被颠覆?这个有血有肉的愿景,应毫不含糊地名之为以民生民权为主轴的“人民愿景”。
其次,设立实现“人民愿景”的机制、策略,即国会特别遴选委员会,专司下情上达,倾听和提升各族老百姓的心声,做为体制改革的依据;议而有决,决而见行,行之有果,使改革持续、有效。国会“遴选委员会”扩大至县级、(选)区级、州级设置,多渠道,使人民有参与感,有获得感。这样,希盟政府便能注入抗拒巫统1.0或“Bossku”纳吉煽动的免疫力,健康稳当地成长。
策略:出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允许一定时期内(不是借口!不是“特权”!)的策略缓冲区域,但确保放在积极的“动态平衡”范畴内,即以华马两族共同思想基础民主主义,匹配当前局势,铸造出民族团结,让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西方文明在国家基础上交融合作,而不是互相排斥。这符合国际多元共赢潮流。
三,动手术切割掉“华人威胁论”“马来人不会消失论”等英殖民者遗留的毒瘤,以及破除“政权集中导致财富集中,循环往复,贪腐一发不可收拾”的反面经验,并下决心瘦身庞大公务员、整肃警队、精简首相署、提升部长素质,以“绩效制”为哲学。反贪污而不切除产生贪污的体制、滋生贪污的思维,并加以彻底改造,到头来不过是一句空话。中国“太平天国”短命的造反,其“愿景”实现之日,就是其衰败灭亡之时。
最后,必须培育“新青年”成为“忠于新马来西亚,肯于为民先锋”的接班人。老一代如马哈迪、安华已垂垂老矣,时日无多,让有知识的、有科学技术的、最少包袱的年轻一代成长起来,承先启后,保证改革成果永续发展。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