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参与《马来西亚历史云学堂》,在线上分享“马来西亚印度人历史简介”。

我以马来半岛印度化时代开场,介绍早期印度人往返马来半岛的概况,接著叙述英殖民时期印度人大量南来的原因、南来的管道、印度不同地区南来之人数比例,以及印裔在马来半岛的就业结构。

进入二战时期,我聚焦在马来亚印度人的民族主义运动,并以“印度独立同盟”(Indian Independence League)、印度国民军(Indian National Army,INA)及其领袖詹德拉鲍斯(Netaji Subhas Chandra Bose,1897-1945),想要突出一个重点是:同样一段日据时期三年八个月,我国三大民族的遭遇有别,对这段历史的集体记忆,有共同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象征意义和历史诠释。

日本侵占东南亚时期,正值印度本土民族主义高涨,争取摆脱英国殖民的独立运动波澜壮阔。在马来亚,一些印度民族主义分子寄望借助日军的力量,推翻英国人对印度的殖民统治。相对的,日军也想借助印度人的力量,牵制盟军的英国。

在日本的安排下,马来亚印度人代表团于1942年3月底参加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会议,正式成立印度独立同盟,总部设在新加坡。为了统一协调工作,同年4月在新加坡召开马来亚印度人会议,议决成立一个中央协调机构,负责筹集资金、征召青年进行军事训练等事务。印度独立同盟获得积极回应,短期内来自马来半岛各州的成员总数超过9万人。

1942年6月,受日本操纵的东亚会议在泰国召开,几百名印度独立同盟的代表赴会。会议上印度独立同盟商讨后,决定成立印度国民军(INA),最初由莫汉星(Mohan Singh)担任指挥官,将新加坡作为印度独立运动的基地。随后日军将1万6300名印度战俘交给莫汉星,组建印度国民军第一支队。不过由于莫汉星不满日军操控印度国民军,与日军不咬弦,结果他被日军逮捕,印度国民军被强制解散。

1943年2月,印度国民军重新建立,在马来亚征募印度人组成;同年10月,这部队拥有兵力4万多人。同年“自由印度临时政府”成立,马来亚印度人的独立运动进入高潮,来自印度的著名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詹德拉鲍斯前来领导印度国民军。

詹德拉鲍斯是印度国大党左派领袖,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由于他的观点与印度国会相左,结果被英殖民地政府迫害,被拘留多达11次。他曾经跟尼赫鲁争夺印度国大党领导权,不过败给后者。

詹德拉鲍斯在1942年逃离印度,辗转到了德国柏林,跟纳粹德国的内政部长兼党卫队(SS)和秘密国家警察(盖世太保Gestapo)领导人海因里希(Heinrich Himmier)会面,也见了希特勒,寻求纳粹德国的支持。当时纳粹德国想要利用印度民族主义来削弱英国,表示愿意合作,但却迟迟不愿发表支持印度独立的声明。

彼此各有算计

日本占领东南亚后,首相东条英机想乘机进攻印度,取代英国。日本想利用詹德拉鲍斯领导马来亚印度人,便邀请他到日本谈判。在日方支持下,1943年10月21日“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在新加坡宣布成立。

印度国民军甚至在1944年2月5日配合日军攻占印度东北部的重镇科希马。马来亚印度人群情沸腾,以为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胜利在望。可是同年6月,形势逆转。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失利,英国和印度联军反攻,日军惨败,被逐出印度领土;参战的印度国民军几乎全军覆没。印度国民军后期面对资金短缺问题。1945年5月,缅甸抗日武装光复仰光。在缅甸配合日军作战的印度国民军官兵2万人向英国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詹德拉鲍斯在1945年8月18日前往日本途中,因日本飞机失事导致严重受伤,隔天死在台北一家日本人经营的医院,享年48岁。来到此刻,印度国民军也宣告瓦解。

詹德拉鲍斯原本想借助日本和德国的力量结束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让印度走上独立之路。而日本和德国也想借助印度国民军牵制英国,彼此各有算计。

印度国民军虽然失败,过程中却激发马来亚印度人的民族主义情怀和使命感,为印度的独立奋斗,也开始为马来亚的独立奋斗。

詹德拉鲍斯的角色和手法或有争议,但他在印裔社会的形象基本上崇高伟大。

在印度,以詹德拉鲍斯命名的纪念性建筑不少,其中一座是位于印度东北部西孟加拉省(West Bengal)的国际机场(Netaji Subhas Chandra Bose International Airport)。印度国家档案局也有詹德拉鲍斯的专门档案。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十五碑(Brickfields)的印度文化中心(Netaji Subhas Chandra Bose Indian Cultural Centre)就是以这位领袖的名字命名。

该中心不时邀请来自本国及印度的学者、艺术工作者作专题演讲和文化演出。我经常抽空出席。

一段日据时期的共同历史,我国三大民族有不一样的集体记忆和历史诠释。

这是马来西亚历史教学的挑战和精彩之处。

陈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