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选举期间,我发现一些反中共的马来西亚华人在分享各种各样的相关新闻和分析,其中有一些是似是而非言论、片面资讯和去脉络化分析,旨在合理化他们的政治立场,并尝试带领我国中文网民的舆论风向。

这些人的论调包括了“特朗普是真小人,好过拜登是伪君子”、“在任时不曾发动战争,他维护世界和平’、“拜登亲中共,无法维护台湾利益”等等,以合理化他们“支持特朗普”的立场。结果,部分中文网民可能因为不熟悉美国政治,而去相信和分享这些说法。

没必要随之起舞

这些挺特朗普者刻意避谈特朗普无法控制该国疫情和回避气候暖化议题,还有他对美国穆斯林、黑人和同志等少数群体的不友善言论。他们突出特朗普“没有战争”的政绩,但没有指出很多穆斯林包括美国和我国的穆斯林都不满特朗普对伊斯兰的态度,也不满美国这几年来通过收编部分阿拉伯国家来合理化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侵略。

这样选择性地提供网民片面资讯以制造特朗普“维持世界和平”的观感,跟散播虚假讯息指“行动党控制希盟,马来穆斯林利益被威胁”的做法,或许没什么差别。一些香港和台湾人以港台利益出发和基于他们的政治立场来看待美国选举某个程度上是可以被理解的,但马来西亚华人没有必要随之起舞,过度依赖来自港台的内容以建立国际观。

或许,我国中文人在阅读新闻和吸收资讯时,应该要多元化和多接触中文以外的内容,而不只是仰赖来自中港台的讯息,不论是新闻报道、社交媒体资讯,还是意见领袖的分析。

过于依赖中港台的新闻翻译、时事评论、社媒贴文和网红分析,可能只会让我们看到事情的片面,毕竟来自中国的讯息有些是“大外宣”或带有“红色渗透”的元素,来自台湾的讯息则可能带有台湾人的视角和以反中共立场来看待议题。

结果,一些人可能就会相信“特朗普可以带来世界和平”和“支持拜登就是支持中国支持共产党”的说法;但却忘了自己可能也是类似虚假讯息的受害者,如在马来西亚支持希盟或行动党也被一些政敌认为是支持共产党,在印尼支持佐科威也同样被部分政敌认为是支持中国。另一些人则可能会相信“中国是和平崛起”和“中国没有打压维吾尔族,而是遏制激进分离主义”;但却忘了在马来西亚,一些华教人士和团体也被一些马来人领袖指为“极端分子”。

应从不同管道去了解

当然,这不意味著马来西亚华人就得断绝跟中港台的联系,不再吸收来自中文世界的资讯,而是处在多元文化多元语言的马来西亚,我们或许应该多从不同的管道和用不同的语言去了解我们自己的国家,也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回到美国选举,四年前,希拉莉竞选总统失败后,我曾指出美国“自由派”可能面对的问题,他们过于注重身份议题多过阶级矛盾,而且活在自己的同温层,瞧不起那些他们认为不够进步的特朗普支持者。他们有些指特朗普支持者为“白人种族主义者”,却不愿去正视美国工人阶层和中产阶级所面对的种种问题。

有些人经常把这些“自由派”跟“左派”混为一谈。笼统来说,这些美国“自由派”其实不是传统的左派,而是所谓的“文化左派”,他们比较关注的是身份认同政治如族群平等、性别多元和同志平权等议题,而非阶级如劳工和贫穷课题。在文化议题上,他们“偏左”;但在经济课题上,他们未必反对资本主义或新自由主义。

这样的现象其实不只是美国的问题,社交媒体强化原本就已经存在的同温层,一些“自由派”自以为是的态度和没有尝试去了解不同人士的想法,结果让各种右倾民粹势力更容易滋长。因此,在社交媒体普及化的此刻,我们更需要走出同温层,多接触不同语言的资讯、多聆听不同群体的声音、多吸收不同视角的分析。

丘伟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