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畅销书作者,也是《纽约时报》专栏作者的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在去年3月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时,曾撰文指出,新冠疫情下,人类历史将被切割成“前新冠”(Before Corona,BC)和“后新冠”(After Corona,AC)时代。对于,面对著第一次行管令下的农历新年,国人可能更能深切体会,所谓的“后新冠”时代。
尤其,随著新冠疫苗的面世,疫情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防控,但要彻底结束新冠疫情,甚至彻底消灭新冠病毒,重返新冠之前的那种生活方式,这在短期,甚至在一段长时间内,都很大可能是不切实际的。
短期内的难题,包括了疫苗在推广上面对著生产不足、分配不均等挑战。如目前就出现发达国家拥有或订购的疫苗数量多于其人口,而发展中国家却迟迟没获得,或只有较少的配额等局面。
此外,依据报导,在现有面世的12支疫苗中,其中两支核酸疫苗(mRNA),即德国的BioNTech公司和美国莫德纳Moderna公司的疫苗,是效果最好的两款,取得约95%的有效率。但这不意味著,疫苗可以阻断病毒的传播。
一些学者就指出,现有疫苗的有效率,实际上无法反映一些施打疫苗后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这也意味著接种了疫苗的人,依然有可能成为无症状感染者,并在不知觉中将病毒散播出去。因此,要通过接种疫苗形成的“群体免疫”成效,将大大降低。
更令人关注的是,疫苗在病毒变异下,可能面对衰减作用,甚至失效的风险。譬如,目前已知的变异病毒至少有5种,其中,去年10月在丹麦发现的变异病毒,就具有能抵消人类抗体的作用。不过,在丹麦政府有效防控措施下,如今已没有发现该变异病毒的新病例。
但另4种变异病毒,其中3种已在全球传播,即英国、南非和巴西发现的新冠病毒新毒株。这些病毒的特征之一就是传染性比原有病毒强,更令人担忧的是,南非的变异病毒,出现削弱疫苗效果的能力。
因此,在病毒长期传播过程中,其会产生怎样的基因变异?会否变异出疫苗无法抑制的破坏力?甚至可能会面对疫苗还没来得及全球大规模推广,就已经失效的风险?这些都是无法预测的。
实际上,在新冠疫情去年爆发时,就有人提出,人类需要适应和新冠病毒长期共存的新趋势。尤其随著全球新冠病例突破了1亿,人类须在新冠共存的时代里,寻找全新的秩序和机遇。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