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新冠疫苗接种计划将在本月杪启动,但在大规模接种计划开展前,仍然存有许多争议待解决,譬如在疫苗的分配上,大马职工总会与大马雇主联合会就对外劳接种疫苗秩序上,各执一词。

大马职工总会认为,政府应优先让国人接种后,才让外籍人士接种。不过,大马雇主联合会则认为,外劳是感染新冠肺炎的高风险群体,在接种疫苗上应与国人同步,否则国人依然会面对著感染的风险。

在疫苗接种的秩序上,我国是遵循著主流的分配思路,即第一阶段是让前线的人员如医护人员、执法人员先接种。之后,在第二阶段则分配给高风险群体,如老年人、易感人群;第三个阶段,才是全国民众尤其是上班族接种。这分配秩序主要是考量医疗体系以及经济运转的需求。

不过,魔鬼往往就藏在细节里,尤其疫苗分配涉及国人及非国人,年长者与易感人群之间谁应优先时,往往也会面对著抉择的困境。譬如一个平时鲜少出门的老人,与另一个每天上下班都可能接触到其他人的外劳,两者谁应优先接种疫苗?

实际上,要解决这难题就须回到当局在为人们接种疫苗时,考量的首要因素是什么?是要先切断病毒的传播链,还是要先保护人们,尤其是国人不受感染?

如果是要先保护国人免受感染,那么国人当然应该是优先于外劳接种疫苗的群体。但是,这也意味著作为高风险的感染群,如密集群居的外劳,可能会面对大规模感染和传播的局面,最终国人也可能会面对病毒依然在社区蔓延散播的风险。

别忘了,我国当下第三波的疫情,其中有大部分病列就是来自职场的感染群,尤其是来自建筑业和制造业,而这其中就涉及不少外劳人口。因此,如果防疫的重点是在于减少感染的人数,切断病毒的传播源,那么疫苗接种人群的优先秩序就应有所不同。

从疫苗分配的争议,到疫苗的安全问题衍生的阴谋论,其实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国盟政府在防疫决策上反反复复,没有以身作则,更缺乏透明、公开以及科学思维的作业方式,才让问题一一浮现。

林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