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耀财(左)与童玉兰巧合下接触水耕种植,随后成为城市农夫,丰富退休生活。

(峇株巴辖27日讯)真实版的种菜游戏!一对银发夫妇在一次机缘巧合下接触水耕种植,随后成为城市农夫,在住家开辟另类的小小水耕菜园,自给自足之馀亦与邻里一起分享劳动硕果,为退休生活添加一份色彩与活力。

这座小小水耕菜园就落在银发夫妇住家外的停车位,尽管空间不大,但夫妻两人都耗费了颇大的心思来照料这座小菜园。

丈夫潘耀财更是对水耕种植有著浓厚的兴趣,不仅自研种植技巧,更自行搭建了垂直式水耕种植架子,玩出心得。

潘耀财自制的垂直式水耕架可种出108株蔬菜。
潘耀财自制的垂直式水耕架可种出108株蔬菜。

退休前为工厂电源维修专员的潘耀财(62岁),他在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分享自己学习水耕种植的经历,并鼓励银发族积极面对晚年生活,如培养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休闲活动,借此来充实自己的退休生活。

他坦言,自己在退休前其实对水耕种植一窍不通,退休后,有一家水耕种植公司在寻找有电机知识背景的人,来协助他们制作水耕种植的管道以及水泵,因此他在友人的介绍下接下了相关工作。

“一开始只是觉得能够打发时间赚取一些外快,但是制作那些东西需要对水耕种植有一定的知识,老板很愿意和我分享,我回家就再上网仔细看看资料,慢慢就养成了兴趣,后来就会在家里种一些简单的蔬菜。”

在家也能轻松中出香甜的蜜瓜。
在家也能轻松中出香甜的蜜瓜。

自装垂直水耕架子

潘耀财形容,水耕种植是一个很“消耗资源”的兴趣,除了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来照料所种植的农作物之外,还需要在开始栽种前购入种植器具,耗时又耗金钱。

他笑言,当初因为想要省钱,加上也有兴趣动手做,在五金行买了需要的配件,自行组装了一组垂直式水耕架子。

“外面一般售价约800令吉,自己动手做的话费用不到300令吉,而且容量也比制式化的产品要来得更多。”

他说,外面贴卖的种植架一般仅可种出50株蔬菜,他自己所打造的架子可种108株蔬菜,所占的空间相对更少。

而且他善用每一吋空间来进行种植所产出的蔬果,除了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分享给邻居,让他极具满足感。

照顾菜苗如伴孩子成长

接触水耕种植后,潘耀财常常会被孩子开玩笑说自己是在玩真实版的种菜游戏,因为他几乎每一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屋外查看蔬菜的生长状况。

他说,尽管水耕种植的成本与传统的土壤种植优势较多,惟无论是哪种务农方式都无法抵抗细菌的侵害,再加上水耕系统若失效即会导致蔬菜缺氧,或是过度潮湿导致黄枯病,因此需要定时将菜苗“搬出”屋外晒太阳,就像孩子一样需要细心照料。

“幼苗成长是水耕种植的关键期,需要充足的阳光以及干净的水源来灌溉,这个时候就要多费心思。若有仔细观察,这些蔬菜每一天都有明显的变化,好像是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你每一个阶段都不想要错过。”

菜苗需要在充足的阳光才能健康成长。
菜苗需要在充足的阳光才能健康成长。

种菜充实退休生活

原是家庭主妇的童玉兰(59岁)在丈夫潘耀财退休后,也加入了“种菜游戏”的行列中,每当丈夫外出或忙碌时,童玉兰就会肩负照料屋外蔬菜的“重任”。

她笑说,四个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只有周末才会回来,平日若都待在家对身体也不好。

她表示,即便照顾水耕蔬菜的步骤繁琐,她也没有阻止丈夫的兴趣,更“夫唱妇随”动手一起种菜,享受不一样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