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友人在个人脸书账号上传了一张穆斯林友人以伴娘身份出席友人的教堂婚礼照片,并评论说‘这样的画面只出现在沙巴’。整个相簿上载了一系列关于其友人大喜之日的点点滴滴,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异族亲友聚集在教堂里庆祝的画面。许多网友看了后纷纷留言赞赏说这才是马来西亚应有的种族宗教和睦。身为沙巴汉的我为此感到自豪,与西马友人分享这些照片。然而友人问道:为何东马社会会有著不一样的种族宗教和睦融洽的关系?
倘若以人文历史角度来探讨,沙巴的确有著不同的移民历史沿革。从英国殖民时期开始,沙巴就没有任何所谓的种族待遇,指定的居住地区或工作类别。尤其是在18世纪移居来沙巴(北婆罗洲)的华人就未遭“二等居民”待遇。
在沙巴,当时的华裔移民以信奉基督教的客家人居多。英国北婆罗渣打公司(British North Borneo Chartered Company)欢迎新移民的政策,让这些移居者和当地的土著一样可以自由迁涉,甚至获得土地耕种及经济补助。
更甚,北婆罗渣打公司推行“免费通行证”移民政策,吸引新移民安排及鼓励亲友远渡而来此定居。这政策使这族群人口逐渐增多,渐渐地在经济及社会地位上占居优势并且在后期取得北婆罗渣打公司及当地土著的认同。
新族群身份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新移民一开始就以寻找另一片能落地生根的地方而来到北婆罗洲。笔者认为这与早期西马的华印裔的移民过程与形成有著大不同,因此而建立了对这片土地的归属感。
此外,不一样的人文历史形成了今日沙巴的本土特色——华人土著(Sino Native)。这里的土著族群超过三十支族,是大马最多族群数目但也是异族通婚(尤其是土著与华裔)最为普遍的地方。早在独立前,异族通婚后代在人口调查报告里被归类为“Sino Native”,等同于间接获承认为“新族群”身份,成就了今天华裔与土著之间的融合关系。
曾有学者指出,八成以上的沙巴家庭有异族或不一样宗教信仰的家庭成员。因此,在东马土著或华裔的婚礼上可见穆斯林及基督亲友聚集祝贺,甚至清真食物和非清真食物陈列在宴席,也不应感到太惊讶。在传统节日里更可见种族之间不论宗教,不分种族地聚满一堂庆祝。这形成了沙巴种族和谐精神的象征,展现了不一样的种族包容及文化尊重的画面。
独立后,我国的土著身份标签政策也未影响异族通婚。在国人的眼中,土著身份意味著拥有合法的土著特权,可在土地、公共服务、奖学金、教育、商业特许证等方面享有优先权。华人土著族群的“土著身份”不受影响,反而添加了优势。
除了土著身份,沙巴的宗教信仰自由也值得一提。一般信奉伊斯兰的穆斯林,日后转换宗教会面临许多障碍。这类议题在西马是极为敏感也备受争议,但在沙巴却有转换宗教成功的个案。多年前,笔者曾见证了邻居的穆斯林媳妇转换宗教成功。从小就跟著父母信奉伊斯兰的她,嫁给基督教丈夫多年后,才有转换宗教的念头,而在过程中毫无阻碍并且获得法院同意正式转换为基督徒。
打造中庸国家
简而言之,沙巴族群和睦不是偶然,而是历经了不一样的历史沿革而造就了今天的局面,这也是为何沙巴与其他州属的不同。笔者认为往昔历史虽不可追,但可在现今政策上著手把这和睦关系延伸至全国。
我们该思考如何促进国家种族宗教和睦,推荐可消除现时生活文化里常出现具有歧视元素的政策和计划。其实从1969年开始,我国已为促进各族群宗教之间的和睦关系而设立了相关的政府单位,只是未见其效。
然而在第14届大选后,希盟政府守诺竞选宣言的第56项,即把该政府单位易名为“人民和谐咨询理事会”,拟定新方向,目标是以打造成一个能成功维护种族及宗教和谐的中庸国家。
首相署部长瓦达慕迪上议员在回答国会提问时,就提及该部门预计将于明年在国会提呈反种族仇恨法案,同时与马来西亚国立大学族群研究院合作拟定一份国家团结行动蓝图,展现了新政府对促进我国社会融合关系的积极。希望在这样的前提下,该单位能推出有别于沙巴历史沿革条件但却又能真正团结人民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