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后的某天与友人到嘛嘛档喝茶,听见邻桌的小哥哥点了冰奶茶后,补上一句“bungkus tapi minum sini”(打包但内用)。正好奇他到底是要打包外带还是内用时,环顾四周,才发现很多桌上都有几个小盆子,而盆子内盛著各种打包的饮料。也就是说,这些要留下来内用的人,滥用了塑料袋来装饮料。

转过头问友人这样是不是会比较好喝?“不,但看起来会比较大包和划算”。听到这样的解释,我讶异于一些人的无知和自私。首先,你确定这样的“大包”不是多塞了一些冰块而产生的视觉效果?第二,即使份量真的比较多,难道商家不会调高价格?(确有打包较内用贵的情况)第三,如果一杯不够,为什么不再点一杯呢?非得要这样一次过来个“大大包”不可吗?最重要的,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做会制造垃圾吗?

他们当然知道。只是制造垃圾的后果不像火灾般,一眨眼就把房子烧光。即使对他们说:“根据研究,有超过两个美国德州面积,也就是大约四个马来西亚国土面积大小的垃圾,正在太平洋上漂流”,也没人觉得会怎样。反正太平洋离我们好远好远啊,而且现在死的都是一些鸟、鱼、龟,等到真的死了人再说吧。

而就算有人看过吸管塞在海龟的鼻孔里的视频,也就只会哀伤个三分钟吧,过后还是脸带笑意地向快餐店的柜台人员索取吸管。说了那么多,你以为自己是谁?还要管别人用什么容器喝饮料?

从小事做起

我当然不是什么巨大影响力的人物,也不是什么执法单位。况且偶尔在网络上看到一些“零垃圾生活”的影片,也自认没那种毅力,去维持近似苦行僧的生活。外出需要自备购物袋、便当盒、随行杯;在家则收集雨水、自制肥皂,这些都还好。再严格一点,譬如过度包装的物品一律不买、回收时把标签都拆掉,然后洗净瓶子、盖一间生态厕所……那就真的太累了。

尤其是在环保意识不强的马来西亚,所遇到的不便必然更大。我们都只是平凡的现代人,工作已经消耗大半心思,谁还有精力来做一些有的没的?

但是,我们至少在能力可及的范围内略尽棉力!譬如把环保袋放在车里,下车购物时一并带上;或是外出买早午晚餐时,自行带个便当盒,以减少塑料的使用,这样的要求不算麻烦过份吧?至于“打包内用”的事,也请大家不要再做了。

我们谴责杀人者,但却纵容自己随意谋杀一颗星球。

龚伟健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