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语言与文字在世界各地的发展百花齐放,尤以大陆、台湾、港澳、新马为主,各具特色,各有风格。书有横直,字有繁简,甚至是词汇、语句、说话方式都有所不同。面对不同的特色,我们应该选择一律统一,还是求同存异,一直都是文教界积极探讨的问题。
首先,从语言语文的体系来谈,华语华文根本无法以一个规范为标准来限制其它地区的发展。我们说语言都是约定俗成的,一个地方的文化是直接影响著当地的语言,因此语言就是这个地方的文化载体。
以英文的发展为例,英文始于英国,如今不同的国家因为地域的不同和文化差异而发展各自的英语体系。英国、美国、加拿大、澳洲、纽西兰等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都有属于各自的标准英文,从来不会纠结于以哪一国的英语为规范标准。
包容性强助长生命力
英语之所以成为世界通用语,不在于英国特别强势,而是英文本身对在地化的包容性,助长了它的生命力。同理,华语也必须包容各个地方的特色,才能发扬光大。
当然,这里并不是叫大家不追求语言语文的规范,我们当然都希望可以规范化,只是我们不希望规范只依据一个标准。正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马来西亚有华语规范理事会,台湾有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新加坡有推广华语理事会,这些机构都会按各自国情设立自己的标准,但目前各地的华文水平不见得杂乱无章,毫无标准可依。反之,如果其他地区的华语华文硬是要以中国现代汉语规范做为标准来衡量,只会限制自己的语文语言发展。
其次,从华语华文发展的现况来看,各个国家没有因为缺乏统一规范标准而造成沟通与交流的障碍。在文字书写和阅读中,无论是简体还是繁体,各有存在价值。台湾前总统马英九曾说过,每年去台湾的300万名大陆观光客,大多数人阅读繁体字皆不成问题,没听过有人看不懂繁体字。
根据大陆新浪网的调查,3.1万的投票者中有79.4%的民众认同繁体字是中华文化精髓。在语言表达上,只要通晓汉语,不管是去大陆、台湾、香港、澳门、马来西亚、还是新加坡,虽然在语句的用词上有所不同,但却不见得无法用华语沟通。
别自我矮化减少特色
例如,马来西亚的华乐,中国叫民乐,台湾叫国乐,港澳叫中乐;还有我们叫的德士,中国叫出租车,台湾叫计程车,但是这样的词语多元化有严重地阻碍到各地区之间的日常沟通吗?可见,即便不根据中国现代汉语规范标准,也不会造成严重的沟通障碍,反而让彼此在沟通时探索各个区域的特色,使语言变得更生动有趣。
很多海外华人在心态上都偏向以中国的规范作为“正统”的依据,却较少思考本土华语的多样性与地方特色,从而压抑了自身华语华文的多元化与在地性。海外华人不应该觉得自己是华语的支流,而自我矮化,而且海外华文文学作品,拥有独特的语文风格与词汇特色,也已经开始占据华文天空一角的趋势,正如共和联邦的文学作品一样,它们扩大与丰富了英国文学的版图,而海外华人的华文发展又为何不可呢?
全球华语与华文的应用,无法以中国现代汉语规范为标准,反之异中求同的文化认同更具有价值。又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针对祖国的注释分别是“祖籍所在的国家”和“自己的国家”,究竟哪一个注释才是明确的标准?最重要的还是你心中的身份认同感是什么,自然就不需要中国现代汉语规范告诉你自己的祖国是哪里。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