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或者魔术方块,1974年由匈牙利建筑学教授暨雕塑家鲁比克·艾尔内发明,今已是极为普及的益智玩具。

魔术方块有不同的种类,一般的魔术方块称为三阶魔方,正方体、3层、6面,由27个小方块组成。

三阶魔方的6个面共有54个小正方形,即每面有9个小正方形。每1面1种颜色,6个面6种不同颜色。玩魔方的要求就是:通过转动把魔方打乱,然后将之复原。问题很简单,但解题非常困难,除非你有秘笈。鲁比克本身发明魔方后用了大约一个月成功将其复原。

现设想小朋友甲,父亲送她生日礼物,一个三阶魔方,她马上被吸引住了,拧来拧去,转来转去,废寝忘食,几天后才成功复原一面。累归累,兴趣不减,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兴致勃勃地玩下去,终于可以复原两面,然后再朝下一个目标前进 ……

父亲见了,问要不要教一教她,乙说:‘不要不要,我要自己试。’父亲再善意提醒,要不要上网搜一搜,谷歌什么都有,乙说:‘不要不要,那就不好玩了。’

再设想小朋友乙,父亲送她生日礼物,一个三阶魔方,她问:‘什么东西?怎么玩啊?’拧一拧,转一转,不久就复原了一面。开心啊!但,好像不是想像中那么好玩。父亲看了提个建议,隔壁姐姐厉害,能快速复原魔方,何不去请教她?

小朋友乙听了马上提起劲,有个伴可不一样,独自玩不如一起玩,马上去找邻家姐姐。邻家姐姐人好,乐于分享,还懂得游戏式教导,传了秘笈给她,几天下来,小朋友乙骄傲地拿著复原后的魔方去父亲面前讨赞赏。

邻家姐姐看小朋友乙是可教孺子,复原魔方速度越来越快,前途无量,建议鼓起勇气、挺起信心去参加比赛,结果没辜负邻家姐姐用心栽培,校内夺冠、县内无敌、全国赛小菜一碟,但到了国际赛,高手云集,才明白什么叫强中自有强中手,顿时感觉失落、兴趣缺缺,开始质疑花了那么多时间,是不是选错了方向,应该要继续玩下去还是要玩点别的。

根据以上故事引申几点:

一、魔方给人的快乐,源头不同,可以是因一心‘拧一拧、转一转、试一试’,可以是因为有老师有谷歌、可以是因为有玩伴,可以是因为班上有游戏,可以是因为比赛,可以是因奖杯或记者的赛后采访。当你送给孩子一个魔方,你会想要孩子因什么快乐?

二、玩魔方的人很多,要区分能力就得有一套方法、步骤和规矩。基本上有两种标准,一是看谁把魔方完整复原的时间最短,二是看谁复原的步骤最短。执行这套区分能力的方法、步骤和规矩,人们叫它为比赛,不然还能有什么更好的、不引发人们多想的名称吗?但不管名称是什么,重要的是邻家姐姐是怎么对乙说的,是去与人切磋还是为争个高下。‘切磋’当然比‘争高下’好听,但说归说,来到比赛现场,实际的心态到底是什么?

三、比赛采用的是‘时间最短’那一套。比赛当天,乙才发现争高下的竞赛氛围竟然那么强。一年又一年后,参赛者间的敌意越来越浓,不健康,结果主办单位今年提议改以‘最短步骤’为分高下的标准,看看明年会不会真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四、没有比赛就没有敌意,但赛事有其用意,一是为选拔国家代表,二是为颁发优胜者奖学金,每个人都想要做代表要奖金,比赛是不得不进行的,僧多粥少嘛!

五、主办单位进行调查,问小朋友甲:‘改了赛制,你还玩魔方吗?’甲感觉问题很奇怪,这问题像是让乙回答比较适合,但乙听后说:‘这问题,对我并不成立。’

有关废除小六评估考试的问题,我一向没什么要说,因为纷纷嚷嚷,都在教育外围。但上周一个晚上入睡前玩魔方的一些特点和小六评估考试在我脑海突然联接,搅乱睡意,就有了这篇文章。

许多跟教育有关的问题不是教育问题,比如公不公正、家长是否接受、网络覆盖率等等。解决不了以下两点的话,小六评估考试的存与废,其实对教育而言,不会有什么差别:

一、很多人说要让学生快乐学习,但学习的快乐有‘找’答案的快乐和‘学’答案的快乐,到底是指哪一种?

二、对于学生的学习出现偏差和不快乐,不谈考试、评量的话,该怎么看待和处理?

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关心教育问题,而是关心和教育有关的问题。由关心和教育有关的问题的人来去解决问题,如果真解决了,就是解决了和教育有关的问题,不是教育问题。

杜新宝

物理学博士。现任职于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
2015年起推广“思维教育”,已为教师、家长办50多场工作坊、讲座,《思考、挣扎、蜕变》、《小学标准课程(KSSR)中的思维技能》、《给父母的建议》等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