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中路以工厂居多,到了午餐时间,总会看到大批工友相约出外享用午餐,因此在中路一带,走“平价”路线的茶室和小食中心到处林立,小食档估计有高达上百档,是名副其实的美食天堂。
屈指一算,单是巴生中路的柏甘峇鲁路的商业区内,就有槟州小食中心、红屋美食中心、南洋茶餐室、中路成功白咖啡小食馆等,让食客眼花缭乱。
小食中心食物经济实惠,而且选择多样化,从大炒、小炒、经济饭、炒果条、清汤面、咖哩面、虾面、鸡饭、酿豆腐等,应有尽有,深受喜爱。
巴生中路大部分小食中心早晚都营业,是享用三餐的好地方,早晚高朋满座,天天热闹。一些小食档看起来不起眼,没有华丽的招牌,却是卧虎藏龙。
其中,位于槟州小食中心的一个小角落,就有一档著名的云吞面,档口看来普通,却是祖传了三代的云吞面;由叶美玲(41岁)和章俊汉(44岁)两夫妇经营,两人在中路卖面经有15年。
两夫妇的干捞云吞面,面条弹牙,调味香浓,云吞皮薄馅香,而且滑口,再配上香脆的猪油渣,充满古早味。不仅如此,两夫妇自制的叉烧,咬下去时还会飘散一阵香喷喷的炭烧味,让人回味无穷。
根据祖传秘方炮制
叶美玲是巴生驰名云吞面东主叶华仔的女儿,她说,云吞面是她的家族生意,从云吞面的面条、调味、蜜汁叉烧、云吞馅料至云吞皮,都是根据爷爷祖传秘方炮制。
“我们卖面已卖了三代,在我还未出世时,爷爷就已卖云吞面,然后到爸爸叶华仔,再到我。”
她说,她在大约六七岁时,就已到店里帮忙父亲捧云吞面、洗碗,到了10多岁,就已独当一面,包括制面、调味、煮汤底等。当时,父亲的档口是在巴生市区的桔榔小贩中心,现在该档口由叔叔经营,父亲已搬至武吉丁宜商业区开店。
“我嫁人后与丈夫一起卖云吞面,之前在班达马兰,然后搬到巴生中路槟州小贩中心,前后已经卖了20年的云吞面,因为喜欢煮食,喜欢吃云吞面,所以才会坚持这份行业到现在。”
她说,顾客可选择任何配料,搭配云吞面,配料包括咖哩鸡、焖冬菇鸡脚、烧肉、叉烧云吞或水饺,当中以鸡脚面、蜜汁叉烧和咖哩鸡面最畅销。
与众不同的是,叶美玲的焖冬菇鸡脚,是特选大号的鸡脚来炸和焖,吃起来更香脆爽口,唇齿留香。
她指出,她的云吞面条是全蛋面,吃起来较弹口,蜜汁叉烧也是自己制作,用糖、酱油和腌料烧出来的,没添加色素和防腐剂,可说是全天然。
“我也采用上等酱油捞面,所以味道较香浓,猪油渣也是每天现炸,确保新鲜。”
她说,她和丈夫每天清晨6时就到摊位准备食材,熬汤、包云吞等,7时30分就开始营业至下午2时,每两周的周五就休息一次。
叶美玲有5名弟妹,她是长女,家中孩子只有她一人跟随父亲,卖云吞面维生,其他虽不卖云吞面,但也从事饮食业,一家都是饮食世家。
新合兴饼家 巴生人首选
随著时代进步,新潮的西式糕点店在巴生区到处林立,传统饼店已逐渐少见,巴生中路有一间售卖“嫁女饼”的传统饼店“新合兴饼家”,在当地伫立了30年,不受时代洪流冲击,至今仍屹立不倒,是巴生人娶媳妇、嫁女儿订礼饼的老字号。
该店所售卖的糕饼包括豆沙饼、结婚龙凤礼饼、中秋月饼、淡汶饼等,老东主陈荣辉(73岁)已是巴生区少数的传统饼家,共有40年的做饼经验。
他说,他在10多岁便开始学做饼,当时只是为了学一门手艺。没想到,这份行业从少年一做就到现在。
“我在20岁时,即1984年就开始自己当老板,当时是在加埔开店,然后才搬到巴生中路。”
当初,只有一两位工人帮他做饼,之后慢慢的扩大模式,现在不但有10多位工人,还采用机器制饼,所以他的饼是半手工半机械制成。
“我店的豆沙饼和淡汶饼充满古早味,豆沙味道香浓,很多顾客吃了都会再回头,不只深受华人喜爱,巫裔和印裔同胞也爱吃。”
他说,他的豆沙饼也批发到彭亨、芙蓉、超市和药材店等,一天可做五六包面粉,每包面粉是25公斤,一天可制作上千粒,最高纪录可制上万粒。
陈荣辉感慨指,传统饼家工作量大,而且艰辛劳苦,难以请到工人。
“以前每到农历八月,适逢中秋节和结婚旺日,订单特别多,今年行情不好,也面对新潮糕饼抢滩,生意已大不如前,现好在有儿子帮我打理,让这份行业还是会继续经营下去。”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