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薏粑”送入口中时, 齿缝还留著班兰叶、花生碎和白芝麻的余香,使人吃后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槟城18日讯)“薏粑”是海南人著名的风味小吃之一,同时也称之为“忆粿”或“椰子粿”。趁著农历新年佳节到来,就让我们来了解这道逐渐失传的海南传统糕点吧!

据了解,从前在海南农村里,凡是入伙、孩子满月、新年佳节、奉神都可以做“薏粑”用来庆贺喜事,最重要的是“薏粑”皮面上要点上一点的红水,以示好意头。

如今,“薏粑”也在市面上渐渐买少见少,要吃一块可口的正宗海南“薏粑”更是难上加难。

供奉神明

海南籍贯后人张梦卿(70岁),目前还坚守著这道海南传统小吃。她所制作的“薏粑”用香蕉叶裹著,馅料内的黑糖和白糖甜味适度,吃一口齿缝还留著班兰叶、花生碎和白芝麻的余香,让人有种幸福感觉。

张梦卿把“薏粑”的皮和馅料分开煮。
张梦卿把“薏粑”的皮和馅料分开煮。

张梦卿受访时说,父母都是正宗的海南人,所以从小就吃家母做的“薏粑”。她在10多岁时的时候,母亲就教她学做这道小吃。

她指出,老一代的华人在任何一个节庆都会做“薏粑”吃,以示好意头。在华人传统佳节中,可用来供奉神明,也可以用来拜祭“好兄弟”。

点上红水

她补充,在薏粑皮面上点一个“红点”以示好意头,才可以用来供奉神明,或欢庆佳节。如果皮面全白没有红点,就是用来拜祭好兄弟和乡里用的(意指亡魂)。

她表示,在烹煮“薏粑”时可以加一些班兰叶的汁液下去蒸,增添香气。

她表示,每逢到庙里祈福和膜拜时,都会做一些“薏粑”用来供奉神明,而威省海南会馆有佳节活动,就会请她做“薏粑”应节。

她指出,小时家家户户都可会做“薏粑”来吃,但是现今已难寻“薏粑”的踪迹,市面上更加难寻这种小吃。

她说,2月2日大山脚市区新年佳节排楼启动亮灯仪式当天,也有社团请她做200粒“薏粑”。

资料档:300年风味 做粑忆子喜团圆

传说300多年前,海南有一个村庄,居住著一名与儿子阿春相依为命的张大娘,在其儿子18岁成人那年,当了南明政权将领郑成功的海军。

阿春奉命前去攻打倭寇后,整整30年没有回过家,思念儿子的张大娘,每逢中秋佳节,就会做了儿子在家乡时最爱吃的“粑”用来思念儿子和祈求他平安,同时也用来供奉月亮神。

冬来春去,又到了中秋佳节,正当张大娘在月下祈求儿子平安时,儿子阿春突然从外战争回来。

两母子喜极而泣的相逢,就这样阿春从白发苍苍的母亲手里接过了他爱吃的“粑”,并译名为“忆粑”。

后来,人们习惯把“忆粑”写为“薏粑”或“燕粑”,以示好意头,月圆人团圆。

【薏粑的食材】

皮:粘米粉和糯米粉。

馅料:香蕉叶、班兰叶、椰丝、花生碎、黑糖、白糖、水、白芝麻。

【薏粑的煮法】

“馅料做法”

第一步骤:加水、班兰叶、适量黑糖和白糖,煮1至2分钟。
第二步骤:再加嫩椰丝继续煮至收干,如果水太多可加一点薯粉。
第三步骤:冷却后,加入炒过的花生碎与白芝麻。

“薏粑皮做法”

加水、粘米粉搅拌煮2分钟,让它形成面团,加白糖搅拌均衡后,才再加入糯米粉,然后放一汤匙油再搅拌,薏粑皮就做成了。

把面团杆成扁形后包馅料,用香蕉叶裹起来,蒸10分钟,拿起来点上红水以示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