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藏著无数地质考古价值、人文遗迹,以及古老化石的拉诺山脉(Gunung Lanno),正遭受各种人为,包括炸石活动的侵蚀,引起社会隐忧。
坐落在怡保至务边边界的拉诺山脉,乃目前近打谷最大的山脉,共分为西南、西部、北部及东部4个区域,总计有36个洞穴,其中大部分洞穴均坐落在西南部。
当中包括已为人知的水洞、高峰洞及尼亚洞,不仅拥有岩山独特的环湖景色、庞大的洞庭,还用独特的河水道。
同时,民间组织近日更在不同洞内发现,早期人类在洞内采矿的遗迹、原住民描绘的壁画,以及预计超过万年历史的动物化石,进一步引起社会对拉诺山脉的关注。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拉诺山脉正遭受著人为活动,包括炸石活动的威胁,特别是在东部及北部的山洞,影响最大,各种地质遗迹、人文遗迹及古老化石,随时将会被炸毁,令民间组织“近打谷监测站”不得不发起保山运动,呼吁州政府设法挽救!
地质活动活跃进行
拉诺山脉的价值早在2001年已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并在组队展开勘察工作后,发现拉诺山脉大部分洞穴内,钟乳石、石笋、石帘及喀斯特形态的过程,仍在活跃进行,极具地质研究价值。
其中包括卡斯特许洞内,发现的罕见褐白“石珍珠”(学名:鲕粒灰岩,Oolite),此类岩石是因水流扰动核心,碳酸钙沉淀后而形成圆状的石体。
同时在拉诺山洞内也蕴藏著不少颜色晶透、逆地心引力而上的卷曲石,乃扭曲向上、侧向成长的钟乳石,至于高峰洞内更拥有西马第2最大的洞庭。
此外,还有曾是河水道的水洞(Gua Air)更拥有内湖、外湖及环山湖,湖色优美,山明水秀。
无数化石仍待发掘
距离拉诺山脉南方不远处的金龙洞石壁,曾在90年代被人发现一具拥有上万年历史的猫科动物化石。今年7至9月,“近打谷监测站”的成员也在拉诺山脉西北部一带,发现数个拥有数万年历史,包括山猪等哺乳动物的化石。
曾参与“近打谷监测站”拉诺山脉化石验证工作的动物考古学家林泽昇坦言,在东南亚一带,凡是石灰岩地区的洞穴都有可能发现化石,包括拉诺山脉。
其中包括地质、水利、动物习性、洞内温度、湿度、土壤酸碱度、干旱度、微生物及人类的活动等不同的因素,所以拉诺山脉的洞穴在进行开发或炸毁前,应当进行系统化的专业科学普查,因为洞穴内很大可能藏有无数的动物化石。
曾有人类活动遗迹
近打谷曾是我国的锡矿重镇,除了一般的掘地采锡活动外,不少洞穴内也曾有采锡活动,“近打谷监测站”不久前也在拉诺山脉的嘎斯洞内发现采矿遗迹。
有关遗迹为一条长达500公尺的洞穴隧道,共有260个石墩及数个支撑喉管的骨架,相信是当年采锡工友用以输送锡米的通道,预计在上世纪30年经已建成。
同时,隧道内还有一些相信是当年矿工遗留下的物品,比如古式灯泡、印有中文商标的罐头,以及香港制作的杯子等,而石壁上也有中文字及日期。
除此之外,早前也有攀山爱好者在拉诺山脉北部发现疑是早期人类的壁画,目前已有相关考古学者联络“近打谷监测站”,要求引路展开实地考察。
炸石威胁不断侵蚀
拉诺山脉目前正遭受著炸石活动不断侵蚀,无数尚未被发掘的地质考古价值、人文遗迹及化石,恐会随时遭到炸石活动的危害,毁于一旦。
根据州政府的记录,当局在2011年时共发出8张炸石执照予业者,以在拉诺山脉进行炸石开采活动,而如今尚有5家炸石业者仍在运作,尤其是在拉诺山脉的东部及北部。
为免珍贵的遗迹遭炸石活动埋没,“近打谷监测站”近日发起保山运动,与政府部门交涉,提出诉求暂缓炸石作业的同时,也积极带领民众进入拉诺山脉的洞穴进行参观,好让民众深入了解保护拉诺山脉的重要性。
惟“近打谷监测站”成员之一的郑文达接受《东方日报》专访时表示,遗憾的是该山区的炸石活动已被合法化,仅能希望炸石业者能够出于社会责任,设法保留拉诺山脉的自然美观和人文史迹。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