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达坦言,连续2年无法返彭亨过开斋节,会有一些失落,但疫情当下,照顾好自己与家人更重要。

(吉隆坡13日讯)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部分身处他乡的马来游子已连续2年就地过开斋节,无法回乡与亲朋好友共度佳节。

对此,《东方日报》访问了数位在雪隆区的马来游子,大家对无法返乡一事感到遗憾与难过,但疫情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也只能接受这样的安排。

来自彭亨州的李琳达(26岁/文员)指出,她已连续2年没有回乡过开斋,当听到今年也无法“balik kampung”时,的确有些难过与生气。

“不过,疫情当前,我(李琳达)的母亲得悉我又不能返乡时,她也非常遗憾,因为她很盼望我可以回家。”

她是华巫混血儿,她对《东方日报》说,她的父母与兄弟姐妹都在家乡,只有她只影单形在吉隆坡工作,因此母亲特别挂念她。

她说,由于疫情严重,她在吉隆坡除了上班之外,也没有到处“趴趴走”,而开斋节这天休假,她也计划呆在家里,但煮马来特色大餐,比如仁当鸡来 慰劳自己。

她说,她过去不时在休假日返乡,但在去年3月爆发疫情后,就很少回去,只在去年8、9月一度疫情缓和而暂时解除禁跨州禁令的期间回过一两次 家乡而已。

另外,跨境电商老板兼马来演员伊达妮(Eiza Idanie)则指出,在疫情笼罩下,很多马来游子都已经是第二年就地过开斋节,多少都有失落与不满的情绪 。

由于今年禁开斋节相互拜访,因此伊达妮干脆今年开斋节佳节期间开门做生意,与员工一起庆祝且赚“佳节钱”(duit raya)。
由于今年禁开斋节相互拜访,因此伊达妮干脆今年开斋节佳节期间开门做生意,与员工一起庆祝且赚“佳节钱”(duit raya)。

伊达妮来自麻坡,她去年与父母分开两地吉隆坡过开斋节,但在去年疫情缓和时期,她把父母接来吉隆坡同住。

“除了父母以外,家乡还有很多长辈,我们年轻一代可以陪他们过多少个开斋节呢?”

 她说,很多人在失去以后,才更懂得珍惜,她也看到很多年轻人感慨,过去有得回乡时,没有好好珍惜机会,现在才发现“回乡的路原来好长”。

她说,由于她的员工都不能回乡,因此她们就计划开斋节那天不休息拼业绩、赚“佳节钱”(duit raya)及共庆佳节。

她补充,她的员工有来自砂拉越、槟城、霹雳及柔佛等地。

开斋节时常会被误会是“马来新年”,实际上是穆斯林结束为期一个月的斋戒月(Ramadan)后,庆祝战胜人性私欲及欲望的重要日子。

在我国,开斋节有2天的公共假期,我国穆斯林在庆祝开斋节时,向来有亲友互访及探坟的习惯。

虽然国防部在上周颁布雪隆区的行动管制令条例时,允许行动管制令地区的民众在开斋节首日进行互访,惟人数在同一时段不能超过15人;而有条件行动管制令(  CMCO)和复原行动管制令(RMCO)地区的民众则可在开斋节首3日互访,同一时间的访客人数分别限制在20人和25人。

但是随著疫情持续严峻,首相丹斯里慕尤丁在周一宣布大马半岛重新落实行动管制令,也禁止人民在开斋节互访及探坟。

伊达妮(右)在2019年开斋节时,于家乡麻坡与家人合影,她当时也发给大家发“青包”。
伊达妮(右)在2019年开斋节时,于家乡麻坡与家人合影,她当时也发给大家发“青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