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是雪州工商重镇,也是全国最大港口的所在地。工商业发展蓬勃,依赖外劳也形成必然进程。非正式统计显示,雪州人口最密集的巴生约计有120万人,外劳占约逾30万人,人数甚至比起国内一些较大城镇,如霹雳州太平的20多万人口更多。

随著工商业与屋业近年蓬勃的发展,引起外劳一股“移民潮”,尤其是人去楼空的社区,更成为巴生外劳的盘踞地。

另外,中路6里、直落昂、巴生港口苏丹苏莱曼城镇等工业重地,已遭多国外劳“鹊巢鸠占”,成为外劳的密聚居住区。其中,单是中路6英哩莲花路住宅区估计有6万外劳,犹如小联合国社区,外劳更将宿舍改建充当店铺。

无可否认,有30万外劳大军为巴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包括推高产业租价,但也引发制造社会问题的隐忧。

外劳带来的正反两面影响,对本地人而言是又爱又恨,《东方热话》今期针对此课题,找来巴生市议员兼巴生中华总商会署理会长李锡循和巴生居民协会联合会署理会长潘国全,谈一谈巴生外劳牵引的种种问题,探讨该如何取得平衡,以及如何加强对外劳的管制。

出现外劳幼稚园

潘国全不讳言,巴生算是其中最早大量引进外劳的城市之一,15年来人数日益增多,更多已经落地生根孕育第二代,像中路南德园的外劳人数甚至比本地人多,人口密度发展到出现了两所外劳幼稚园。

他说,巴生市区吴福发路、北区旧巴士总站附近商业区外劳泛滥,带旺当地产业租价,在需求高的情况下,外劳的租价市场较本地人更有市有价,外劳租价与本地人差距估计40%,店屋主宁愿出租给外劳。

“巴生市区商店2楼及3楼单位,外劳与本地人的租价相差300令吉,租给外劳一般介于700-800令吉,而且问租率也较本地人多。”

20人挤一个单位

他直指,外劳卫生意识低,所以凡是外劳密集区的环境卫生都会很脏乱,原因可能是因为外劳都是分担屋租节省生活费,大多是20人共租一个单位居住,厕所、厨房不够用而衍生的问题。

“试想,一个单位只有2间厕所,20人便会出现争抢用厕情况,一旦人有三急,唯有在屋外或其他地方随处找地方大小便、冲凉,之后清理不当,久而久之就把环境搞得乌烟瘴气。”

他认为执法单位管制不严厉,包括移民局在采取检举行动的透明度不足,建议反贪污委员会必须派员参与行动,确保透明化处理外劳问题。

“否则,只有移民局独自行动,所有相关数据也是当局公布,并不足以为信。”

他说,依目前巴生外劳活跃度,未来的外劳人数只会有增无减,虽然外劳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若人数太多形成“军团”般壮大,对整个巴生发展和社区安宁是有害无益。

监督作息 雇主须负社会责任

李锡循点名数个先进国如杜拜、新加坡引进的外劳人数比国民人口更多,但两国的社会问题安宁,经济发展一样欣欣向荣。

他说,外劳宿舍应设有基本管理层,规限和分配外劳同房人数、活动时间、活动范围、生活作息,才能逐步管制外劳。

然而,因为兴建外劳宿舍费用颇高,所以大部分雇主选择租用工作地点附近的排屋或组屋来安顿外劳员工。没有受到很多管制下,对没有归属感的外劳,自然不会有对环境负责的意识。

“厂方若没兴建员工宿舍安置外劳,则应在工作地点附近‘包起’一定数量的居住单位,并规定每间单位不超过太多人住,且定时监督外劳的作息,便不会有今日的乌烟瘴气。”

同时,本地人若能坚持不把房屋出租给外劳,或规范居住人数不太多,更严拒外劳改建租屋充当店铺,也能减少外劳为社区制造问题。

他认为,厂方、雇主很显然只为求得到最大利益,而忽略该顾该做的社会责任。“本地人都没做好本份,怎能把外劳所衍生的问题全部怪责政府呢?”

他强调,只要有需求,外劳问题就无法解决,靠管制才能取得平衡。

只想找口饭吃不会刻意犯法

李锡循表示,随著时代进步,越来越多工商业者把生意转型成自动化系统,人工劳力也随之逐步减少,未来外劳需求量可能减少,或有一波回巢祖国家乡发展的情况。

他说,执法单位必须要重新整理外劳政策,规划和管制外劳。

至于漂白失败而失

业的外劳,不愿回国继续逗留在巴生,继而威胁到社区治安,他指出,大多数合法外劳到我国是为了工作赚钱,所以并不会刻意抵触我国的法律。

“就算逾期非法逗留我国,他们大都是想尽设法找到工作求生,不会刻意闹事制造治安问题。真正制造治安问题和闹事的,其实更多是本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