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天时间,农历新年就结束了。新年假期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其中一年一度的拜年环节,是你最期待的还是最想回避的事?

相信上星期大家参与的大小拜年活动,不难看见“举头望亲戚,低头玩手机”的现象,年轻的往往与长辈说不上几句,又要避开婚事、薪水、生子等车轮战问话,只好趁著交流空隙低头玩手机化解尴尬气氛。

如果要不带手机拜年去,或拜年时间没收手机,想必难免坐立难安。小孩有玩伴乐个大半天,中老年人有老相识叙旧,夹在中间的年轻人往往最“无所事事”,相信也是最机不离手的群体。

传统文化被简化

随著科技发达,许多传统文化都简化了,新年祝贺方式多以手机短讯取代,只有上门拜年这回事,是怎么样都无法让手机代表自己上门拜年啊!

《东方热话》这期就要谈新时代的拜年新现象:低头看手机。担任市场执行员的王舒涵以及电脑指导员黄碧丝,两人都是新时代的前卫熟女,但却非常看重新年拜年的意义,也对近年手机渐渐取代年味的现象颇有看法。

依她们所见,在拜年时间看手机的机率,须依据双方的感情而定。王舒涵说,如果双方只是一年来往一次的点头之交亲戚,80%以上的人都会在寒暄几句后低头看手机。

黄碧丝则认为5个拜年亲戚里面,至少有3个是机不离手的,其他两个不是善于社交,就是与对方平时有紧密联系,不用刻意找话题谈。

黄碧丝从小在乡镇长大,镇上都是开店做生意的华裔人家。“大家难得新年才有得休息几天,关店也会半掩著门户,等待亲友邻里上门拜年。”

她说,当年不时可听到邻里谈笑声、麻将声、新年歌,年味浓得化不开。“长大后搬来城市住,几乎每一家都关著家门过新年,路上只见车多,不见人气。”

说没几句滑手机

王舒涵则认为,拜年模式从以前到现在都没改变,就是小孩结伴胡闹乱窜、大人谈笑风生,不同的只是那些比较疏远的亲友们,现在基本上10个有9个在滑手机,阻碍双方交流的机会。

她说,手机使用有正反两面,一方面让双方联系不再有距离,但大家不再像从前珍惜每次见面的机会。尤其是社交网络盛行后,大家习惯在网上分享近况,一年一次的拜年见面似乎显得意义不大。换角度思考,如果要她不带手机拜年,不只时间难过,浑身也不自在。

黄碧丝也认同,尤其是年轻一辈,拜年时间狂刷手机可能因为觉得无聊,他们只是随著父母家人“列席”,实际上与亲戚疏离。“最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人都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这里在姨妈姑姐家拜年,一坐下就不断用手机约朋友赶晚上那场了!”

黄碧丝指出,年纪稍微大的长辈,因为拜年对象可能都是他们熟悉的亲人,话题不会少,但许多人还是会带著手机,方便与亲友分享手机里的照片。

内容大同小异 电子祝福欠缺心意

虽然新一代大多以电子祝福短讯取代手写贺年卡,但黄碧丝始终怀念新年的乡情氛围。“传统的新年歌啊,家家户户忙著做年饼啊,还有姨妈姑姐们在厨房一起做年菜、包肉卷。但这些都是旧时代的年味,大概也回不去了。”

黄碧丝认为,电子祝福短讯取代手写贺年卡后,大家转发的电子贺卡内容大同小异,直接省略选购贺年卡给心爱亲朋好友、为他们亲手写祝福语的经验。

她相信只要父母也重视传统年味,重视拜年联系亲情的意义,下一代也会将之视为人生最珍贵的节庆经验。

每个人心中的年味,都有不同样子。下一个新年,大家不妨少点看手机,多点细尝新年的滋味吧。

家长用心营造孩子期待过年

询及会否觉得年轻一辈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相对冷漠,因为他们都习惯了与科技产品独处,王舒涵指这不全是科技产品的错,父母的身教和言教才是最大的因素。

黄碧丝对此也表示赞同,如果父母本身过年时用心营造气氛,或家族情感联系都很好,在孩子小时候就给他们带来美好回忆,孩子长大后自然也会对过年有期待,这个期待不只是拿红包而已。

“沉迷手机网络的不只是年轻人,中年人也风靡。有趣的是,年轻人在人多的地方玩社交软件时,往往会转到静音模式,听语音讯息也是用耳机,年长者反而都大喇喇播出音讯内容,用得更加高调。”

王舒涵直言,科技的先进取代了传统,对未曾体验过所谓传统年味的年轻人来说,电子贺年卡和照片祝贺语就是他们的年味。

谈到最令人怀念的年味,她认为是新年期间各地亲戚朋友都回乡团聚,家里闹哄哄,外头偶尔鞭炮声响。因此王舒涵觉得拜年是新年不可缺少的环节。

“管你滑手机还是摆臭脸,提著柑拜访亲朋戚友是最重要的年味,这也是我希望大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坚持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