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是一种善良意愿的社会活动,关系“施者”和“受者”。在社会上,仍然有许多弱势一群极需要关怀和协助,而社会也有很多慈善组织正履行这种神圣且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当经济一片大好时,行善工作一帆风顺,受施者有需求时,施予者也通过慈善组织贯彻这使命,造就双赢局面,然而当面对经济不景的冲击,慈善事业是否放缓仰或停顿,值得大家关注。
本期《东方热话》邀来2名对慈善事业有认知的人士探讨这个课题,藉他们的经验,进一步了解双溪大年慈善组织的工作性质和使命。
三山国王善作会主席王雨民指出,慈善团体向来是非盈利组织,有关团体的慈善资金借由公开筹款,或由公、私部门捐赠以获得经费,然后进一步分配慈善基金给弱势群体或贫病交加者,又或者是孤苦无依的老人。他说,在双溪大年,慈善团体的捐助对像多半是疾病患者、单亲、生活无依的一群,尤有进者、残障人士也是获得援助的受施者之一。
防代理员饱中私囊
他表示,有能力行善是种福报,如佛家所说般广种福田,但行善也必须要有智慧,以免在行善后被人指指点点。
王雨民指出,近年来,常常听闻有不法代理员假借慈善之名向慈善团体要求献捐,这些代理员找来一些弱势群体要求协助,并提呈充足病黎资料,其实当善款到手后,受惠者并非是这些病黎或弱势人士,反而遭这些代理员中饱私囊。
所以,他认为,慈善团体要有分辩真伪的智慧和能力,让每一宗慈善个案都能达到行善目标。
行善心意最重要
从事小商的王雨民说,除了弱势人士外,慈善团体也在天灾人祸中抻出援手,济人于水深火热中,而这种行善工作需要大力推广,号召更多善长仁翁加入行例,造福这些在灾祸中蒙受损失的一群。
他说,社会不幸的事件比比皆是,那些痛失家园,流离失所的灾民其实需要更多人士的关怀,以协助他们摆脱困境,重新融入社会。
他希望尽管当下经济放缓,但是行善并非要大手笔,重要的是心意,如果心正意诚的行善,哪怕是少许的资助,也让人心情喜悦。
所谓积福之家,必有余庆,他希望有能力施予者应不吝啬布施,尽量协助处在生活边缘的受施者。
细心审查防伪善滥用
在行善道路走过多年的林明利表示,行善的目地是要帮助到真正需要的穷苦人士,而非伪善滥用。
他说,就以他服务的明修善社这个慈善组织而言,该社所进行的每一项慈善活动都经过细心审查后核准,务必确保发放的慈善基金让申请者受惠。
他指出,该社秉持宋大峰祖师的行善宗旨,即闻声救苦,救济救难,助人于危急中,不分种族地给予协助。在2015年,该社所进行捐助贫病、抚恤金及生活费高达12万8660令吉,受惠者近120名。
他说,如果是一些特别个案,如病患要进行手术费,而手术费高达数万至10万令吉不等,在这种情况下,该社通过报章的协助,结合华社善长仁翁的善心,发动筹款,完成病患家属的心愿。
逼真“演技”谋义款
“明修善社不止捐助贫病,也在社会福利文教方面作出捐献。”也是慈善组成员之一的他生意,他们往往会接到居心不良者谋义款的念头,这些人假借慈善名义,帮助弱势族群,很热心地提呈病患者名单,尤有进者,还把病患者载送到面前,以加强信服力。
然而,该社不会照单全收,而是根据资料前往求证,甚至进行家访,以确保资料无误,最终有关病黎真正得益。
善堂信誉高 捐款者有信心
林明利称,正当一些慈善组织因经济所带来的冲击,面临慈善基金不足而暂停行善义举,但明修善社作为一所享有崇高信誉的善堂,账目分明,点滴归功,因此慈善捐款仍保持源源不绝,丝豪不受影响,也无损捐款者对明修的信任。
他说,很多低调的企业人士或商家都通过明修这个平台,完成行善意愿。
他认为,行善如行孝,须及时,别因善小而不为,如果能力许可,赞助少许的金钱,在众志成城之下,也能达到行善目地。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