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节日,大家习惯性互祝对方节日快乐,但有些节日却不能互祝快乐,而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就是一个例子。今日请来华总文化委员会秘书柯淑华以及电话连线民俗专家李永球来谈谈端午那些事儿。
很多人在“端午是否快乐”的说法中各执一词,就连我们两名嘉宾对端午节快乐都有不同的看法。
李永球以“端午节消灾延寿”祝福听众朋友,同时也表明端午节不适合祝福快乐的立场。
他认为,端午节的起源与除疫相关,适逢五月是春转夏的季节,也是蚊虫病菌开始滋生的日子;古人就展开防疫工作,如种菖蒲和艾草,通过植物的气味驱散蚊虫。
“古人也鼓励我们在端午节要以菖蒲水或艾草水沐浴,然后再饮用午时水。过后,把雄黄酒洒在家里周围,严防五毒,即蝎、蛇、蜈蚣、蟾蜍、蜘蛛。”
他指出,端午节就是展开防疫工作的时候,因此此时祝福快乐,感觉文不对题。“我们应该针对节日的性质来祝福人家。”
他建议应该祝福“端午节安康”或“端午节平安”,并表示端午节快乐的说法是受到英语的影响。
他提到,端午节不是一个喜庆的日子,除了裹粽子、划龙舟,还是有少数人会在家门前悬挂菖蒲和艾草驱除病毒,有些人则会挂钟馗图或五月端午图象征驱瘟神。
相反地,柯淑华则强调端午节快乐,因为端午节自古以来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古时候的诗人描述端午节时,在其诗词里纳入欢乐的气氛。”
她举例,唐玄宗李隆基所写的《端午三殿宴群臣并序》,其中一句写道“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该句的意思为唐玄宗感慨时间过的飞快,又是一年的端午时节了;然后赞美这样一幅君臣同乐的盛景。
屈原非端午节起源
她解释,端午节自战国时代开始流传,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一开始与季节的瘟疫有关,但是随后也有发生春秋时代伍子胥自杀后尸体被投入大江和孝女曹娥投江救父的典故,然后再与屈原的故事做结合,才衍生今日我们所熟知的端午节故事。
她指出,由于屈原投江的故事更深入民心,比其他两个古代故事更广为流传,变成端午节代表性人物。
“屈原并不是端午节的起源,因此端午节并不悲壮。当然,你还是可以祝福端午节吉祥安康。”
她指出,严格说来,只有中元节与快乐扯不上关系,因为中元节是所谓的鬼节,自古也有说敬鬼神而远之,因此大家不会在中元节祝福彼此快乐。
她认为,清明节快乐是可以接受的说法,因为古时候人们会趁著清明节,全家出动去踏青扫墓和缅怀先人,让先人看看自己子孙的成就,因此是个喜庆的日子。但是,由于人们其实会介意清明节快乐的说法,因此可改为清明节安康或吉祥。
相信在看过两人对端午节祝福不同的见解,那你认为到底“端午节快乐”或“端午节安康”更合适呢?无论哪一种说法,都在告诉著广大的读者勿忘中华文化节日背后的重大意义和价值观。
邀请友族齐欢庆 促进文化交流
2019年穆斯林欢庆的开斋节与华裔庆祝的端午节刚好落在同一周,依华总文化委员会秘书柯淑华的见解,可以来一场马来粽(ketupat)与粽子的跨种族交流。
她说,大家熟知的屈原的故事,所传达的正是忠贞爱国精神,而这份中华文化结晶可以发扬给我国各族同胞。
“我们可以邀请我们的友族一起庆祝,让他们了解端午节的精神,我们则可以了解为什么马来人要在开斋节的时候吃马来粽,这种文化上的交流更有意义。”
她认为,大马的端午节文化好像只留下裹粽子、吃粽子,大部分年轻人对端午节的认知流于表面,必须更了解端午节的内涵与意义。
她不忘称赞我国华裔妇女团体积极推动裹粽子的活动,但是可以主办更多深入探讨端午节精神的活动。
“依我浅见,端午节起源与避五毒有关,因此可以主办大型草药展览、讲座会或义诊,这样也更符合端午节的起源。”
由于我国没有四季,没有所谓的“五毒”需要除疫的季节,但是我国可以其他形式的活动保留传统文化。
她也提到,我国划龙舟项目日渐没落,并没有过往热闹,因此应该恢复主办类似竞赛项目。
尽管柯淑华与民俗专家李永球在端午节祝福持有不同看法,但两人皆认同端午节的文化都需要努力推广和教育,让更多人在吃粽子时也了解端午节的意义。
地缘影响传承 粽子各有风味
文化传承会因为受到地缘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华总文化委员会秘书柯淑华表示,端午节其实可以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形成独具地域的元素。
她举例,中国浙江嘉兴于其他地区不同,当地纪念伍子胥而非屈原,因为伍子胥曾给予当地莫大贡献,因此嘉兴人在端午节时都会缅怀他。
“在吉隆坡,我们除了在端午节向孩子讲解屈原的故事,我们也可以说说叶亚来的故事。在了解古人以外,也可以让年轻一代认识对我国有贡献的人物。”
她也提到,粽子也是受到地缘的影响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口味,我国八大籍贯的粽子就各有风味,当然还少不了马新独有的娘惹粽。
她表示,粽子的口味不影响文化内涵的传承,人们对口味的要求通常会随著时间、生活方式、时代需求和食物的多样化而改变。
此外,她提到,传统中华节日通常都会有精彩的活动,因此需要注入一些新的元素。她认同,只要保留传统节日的含义,可大胆创新主办端午节歌唱比赛,吸引年轻人甚至乐龄人士的注意。
开讲嘉宾:华总文化委员会秘书柯淑华、民俗专家李永球(电话连线)
电台主持人:谢劲程、丘淑霖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