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初九(今年落在2月20日,周六)是玉皇圣诞,俗称“天公诞”,也被福建人视为“大过年”的日子;但民俗文化工作者李永球指出,这天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诞辰,中国古代有很多地区都很看重这个节日。
至于天公诞如何演变成中国福建人及大马福建人特别看重的大日子;李永球认为,这可能与中国福建人当时因交通不便到城镇上道观参与祭典,从而在家祭拜天公的习俗有关。
他说,福建人就地在家祭拜天公的习俗一直保留迄今,再随著下南洋,而流传到了我国等地。
他也点出,中国福建省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在通讯不发达的古代,福建与中国其他地区的交流不多,但这意外地让福建保留了很多其他地方已不多见甚至消失的古文、古音及各种古老的民俗。
李永球周四早上以电话连线的方式作客《开讲东方议题》时指出,他看过不少中国民俗书籍,悉知中国有很多地区都有庆祝天公诞的习俗,道观有盛大的祭仪,很多人会去道观上香及祈福。
他补充,福建地区因由很多人住在山区,若要到城镇的道观,过去靠走路可能需要走两三天才到,因此福建人后来就在自家门口祭拜天公,而不去道观祭拜。
为此,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游子就地过年,同一州属的亲朋戚友也无法团聚一堂热热闹闹拜天公;李永球建议,在原乡的长辈在大年初九当天按照习俗继续在家庆祝天公诞,而外地游子没有办法回去的话,也可就地买一些简单的水果或糕点作为祭品,祭拜时烧一些金银纸或者是纸钱即可。
节目主持人丘淑霖则提到,远方的游子或也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观看家乡拜天公的实况,一起热热闹闹感受拜天公的喜庆。
对于拜天公的供品习俗,李永球则指出,拜天公有不少供品,包括蜜饯及一对甘蔗。
他说,福建人对甘蔗为供品有一个传说,那就是清兵在福建大屠杀,人们在甘蔗园避难,然后初八晚上出来,顺便抬了甘蔗回来庆祝及祭拜,而这实际上是一个谣言,那是因福建的先贤希望子子孙孙记得清朝政府是暴政,因此把清兵在福建大屠杀的事融入在这民俗当中,让后代记得此事,背后的教育意义是反对暴政。
他说,甘蔗作为供品承载著人民期盼天公保佑一整年都能从头甜到尾,因甘蔗是头端甜到尾端,而且甘蔗有节,寓意能节节高升。
至于蜜饯的话,李永球则提到,拜天公的蜜饯可以有很多种,他见马六甲的娘惹族用木瓜雕刻成螃蟹的形状插在架子上,十分精美。
对于拜天公的禁忌,李永球说,拜天公实际上没有特别的禁忌,但有些人会把一些事当做禁忌,包括认为家有刚分娩的产妇不能拜天公,因为产妇身体不洁,但实际上产妇并非身体不洁不能拜,而是她需要休息,所以不需要参与祭拜,但她的公婆及丈夫可以照样祭拜,洗个花水就行了。
他提到,另有一个“禁忌”就是戴孝家庭被视为“肮脏”而不能拜天公,实际上戴孝期不便参与任何的喜庆节日,而非所谓的“肮脏”之类的东西。
主持人丘淑霖认为,面对这些“禁忌”,大家在观念上需要做一些调整。
另外,李永球也指出,他发现如今有很多年轻人混淆天公诞的日子,即把农历正月初九说成初八,这是错误的说辞。
他说,虽然正月初八晚上开始筹备拜天公,但正式的祭拜是初九凌晨。
“一些年轻人,喜欢把‘天公’写成‘天宫’,这是不对的写法,需要纠正。”
捞生源自客家及广府人鱼生粥
农历正月初七(人日)捞生是马新华人过农历新年时的特色贺年食品,寓意著捞个风生水起;而民俗文化工作者李永球指出,“捞生风俗”最早起源于客家及广府籍贯的鱼生粥,最后演变成更为热闹的马新华人捞七彩云生风俗。
李永球指出,客家及广府人庆祝人日的方式是吃鱼生粥,即把生鱼片放入碗内,随后放入滚烫的粥将生鱼片烫熟,并用筷子去捞,也代表著捞生的意义。
他说,在吉隆坡茨厂街一带,仍可买到这类似的鱼生粥。
“这后来慢慢演变成较特别的捞生风俗,并且在马来西亚及新加坡较为盛行。”
不过,李永球也温馨提醒,由于没煮过的鱼生有很多细菌,因此不鼓励大家直接用没煮或没烫熟的鱼生来捞生。
至于人日的习俗及禁忌,他表示,人日的习俗及禁忌较少,主要是以食为主。
他说,中国各地方在“人日”吃的特色食物也不一样;有部分地区会吃鸡蛋面线,为自己祝寿;而有些会煮七宝羹,用七种蔬菜煮成粥。
他补充,初七的由来是传说女娲创造苍生,顺序造出了动物,并在第七日造出了人类,故初七为人的生日。
元宵节丢柑嫁好尪
华人农历新年的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亦有“中国情人节”之称;民俗文化工作者李永球认为,元宵节最为人所熟识的习俗便是抛柑,这习俗源于一句福建俗语——“丢柑嫁好尪”,意指少女许愿抛柑,希望觅个如意郎君。
他提到,“丢柑嫁好尪”早期是“丢江嫁好尪”,当时丢进水中的是石子,但因“柑”谐音“尪”(福建话的“夫婿”的意思),之后慢慢演变成“丢柑嫁好尪”。
节目主持人丘淑霖提到,女子抛柑以希望觅个如意郎君之外,还演变出“抛柑接蕉”的习俗,即:男子掷香蕉希望娶贤妻。
李永球则指出,该习俗是起源于青年男子向海中抛苹果,期盼早娶贤妻,年轻女子则抛柑橘,希望觅得如意郎君,后来本地逐渐演变成“女抛柑,男掷香蕉”。
他也提到,“中国情人节”应该落在元宵或七夕各有说法,但基于七夕的传说是牛郎织女每年才相会一次,因此他更倾向元宵节为情人节。
他说,在中国,元宵节要吃汤圆,象征著团团圆圆,而我国峇峇娘惹社会的本土元宵习俗则是吃一种叫“平安粥 Pengat”的甜点。
“Pengat是用香蕉、蕃薯、芋头、椰浆、椰糖等煮成的甜汤,从上元汤圆演变成Pengat,形成本地特色。”
另一方面,他说,中国在元宵节会进行赏花灯及猜灯谜的活动,而在我国赏花灯及猜灯谜较多落在中秋节。
而对于新常态下度过新年,李永球则表示无可奈何,这次疫情造成很多难关如家人不能团圆、游子不能回乡与家人异地相隔等,因此他希望疫情赶快过去,迎来美好的生活。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