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幕上,孩子嬉笑玩乐,眼神却藏不住哀伤。逃亡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三餐不继是他们的生活情况。擦干怜悯的泪水,关上电视,“难民”好像离我们很遥远。殊不知,他们其实就在你身边。
或许你不知道,巴生谷一带其实隐身著大大小小的“难民学校”及“难民区”。好些孩子为了糊口,被迫在教育与工作之间做出选择,而孩子们往往都会选择工作。“有个孩子想到外面工作帮补家用,便不来上课了。后来,我在医院遇见她,她因患上肺结核,需留院治疗。她告诉我她后悔了,原来‘念书’很重要。”Refuge for The Refugees的创办人之一柯玉莉(Heidy Quah)感慨地说道。所幸,这个孩子愿意再回来继续上课。
柯玉莉与高中同学Andrea Prisha在高中时期通过友人的介绍,偶然接触难民,继而成为义工。高中毕业后,他们还想继续到该所难民学校当义务教师时,却发现学校因资金问题而关闭。“金钱问题不应该是教育路上的绊脚石。”柯玉莉皱了皱眉,为了让学校可以继续运作,柯玉莉与Andrea展开Refuge for The Refugees筹款计划,意外地获得不错的回响。第一次筹款的款项虽然不多,却也足以交付学校的租金。
“由于我们不附属任何团体或机构,没有团体户口,捐款者只能将款项汇到我们的个人户口。筹款必须要对大众保持一定的忠诚度与透明度,因此我们决定成立一个非营利团体,让人们在捐款的时候更有信心。”除了筹款的考量以外,她也认为两人可以做得更好更多,Refuge for The Refugees不再只是一个计划,更应该是长久活动,因此更坚定了创办非营利团体的决心。
走向民众 传达资讯
Refuge for The Refugees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在网上大力宣传,让更多人了解难民的存在与现况,有利于网上筹募。
然而,网络虽然可以迅速传播讯息,也容易让资讯成为过眼烟云。因此,组织也在购物广场或一些活动上露面,增加曝光率。“我们尽量善用每个机会,无论活动规模的大小,我们只想借这个机会让大家知道Refuge for The Refugees以及我们在做的事情。”柯玉莉如此说著。
通过与社会群众的交流,她们发现许多大马人并不知道难民的存在。“当你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不清楚他们的遭遇,那么你就无法帮助他们。”她有感而发地说道。由于大马政府并没有签署《1951年联合国难民权益公约》(简称“公约”),《移民法》也没有处理难民的法律框架,因此难民在大马无法获得合法的保护。
未知的逗留栖宿
“由于我国政府没有签署难民公约,因此难民在大马只有‘难民’身份,却不会被照顾。”Andrea循循道出难民在大马的情况,“他们无法工作,也不能接受正规的教育。”
入境大马后,他们必须注册成为联合国难民署(UNHCR)的会员,并依照安排居住在不同区域的廉价组屋。在签署“公约”的国家,只要难民能够取得合法居留权,就拥有工作和就学的权利,展开新生活。然而,大马政府并没有签署相关协议,难民入境后并没有任何的福利或权益,包括工作和就学。“他们不能工作,却需要交付租金。”对于这个矛盾的情况,柯玉莉除了担忧,更是无奈。
“一旦他们注册为‘难民’,这个身份将会终身相随。与此同时,他们还得‘冒险’工作获取生活费,苟且偷生地过活。”难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联合国难民署为他们寻找合适的国家,再引渡他们过去。在漫长的过程中,逗留在大马的日子是个未知数,或许5年、或许10年,或许是更久。
广招教育志工
除了筹募资金,Refuge for The Refugees更积极招募义务教师。组织经营2年,目前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人力短缺。Andrea透露,原有的一批义工已经留学海外,现在只有两名创办人与一些义工在维持经营,处于人手严重短缺的状态。
“我们一直在招揽更多的人力资源,来加入教育难民学童及推广宣传的行列。”有些义工只能配合几个星期,对组织及难民学校其实起不了大作用,而组织需要的其实是能够长期配合活动的义工。
说到义务执教,柯玉莉希望能为难民学校架设正规的教育系统。“如今,学校的导师多数是来自难民群,能够传授的知识不多,也不正规。”她们相信,热诚比任何东西都来得重要,只要有诚心,其他的都可以在过程中边教边学。
克服重重困难 实现长期志工理想
柯玉莉和Andrea表示,学校假期时,学生义工较为空闲,就会常来。开学后可能时间无法配合,出现的次数就会变少。同样是学生的两人,也面对同样的问题,但她们会尽量做出调整,让自己有时间在难民学校继续服务。
“自律精神与强大的意志力让我继续下去,”柯玉莉不断地以创办这个非盈利组织的目的来提醒自己,让自己用心兼顾学业与义务工作。Andrea则认为,“就算没有时间教书,总会找到可以付出贡献的管道。”两人自我鞭策的方式即便不同,却是朝著共同的理念前进。
Andrea表示,选择帮助难民,并不是因为本地孩子不需要援助,而是难民连基本的生活需求也无法达到,“他们甚至没有身份。”柯玉莉补充,“我们并没有坐下讨论应该向谁伸出援手,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尽力帮助。”
教育可以改变命运
在没有身份的日子里,难民终日诚惶诚恐,尽自己所能争取生存下去的机会。难民身份让他们在工作时备受歧视欺凌,甚至被雇主利用,成为“免费劳工”。“我们无法帮助他们获得工作,著已经超越我们的能力所及范围。”柯玉莉相信会有其他团体可以在这方面给予更有利的帮助。她表示,Refuge for The Refugees的宗旨始终是帮助难民学童受教育。“我们赋予教育,因为我们相信教育可以改变一切。”
两人希望未来可以为难民学校的教育制度做出改变,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教育,增强教育素质。“或许现在还做不到,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可以实行这样的教育系统。”Andrea表示,他们想在难民“毕业”以后,给予他们一张正式的文凭,这是现在的难民学校所不能提供(教育制度不受认可)。当然,他们也希望可以有足够的自己创建一所正式学校,让孩子们可以在正统教育制度学习、成长,让他们在教育程度上不偏离其他孩子的步伐。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