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也需随著时代的步伐,才能不与社会脱节。传统的布袋戏,现今以3D方式呈献,演出一片新天地。

从没想过传统布袋戏也能与3D结合,拍成电影,“从这部电影开始,建立一个能发挥台湾动画资源的平台,创造成长的可能,”当布袋戏与时并进,突破传统时,也给它更多样貌,期盼接下火炬的黄亮勋,能带领布袋戏穿越迷雾,走出新丝路。

布袋戏的历史深远,源起于17世纪,中国福建泉州。布袋戏是福建泉州、漳州、广东潮州与台湾等地流传地方戏剧,一般以布偶为主角。布偶的头是用木头雕刻成中空的人头,除了偶头、戏偶手掌与人偶足部外,躯干与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装。演出时,需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从中操控表演。由于早期的戏偶偶身极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有了“布袋戏”之称。

布袋戏在华人地区广传,尤以台湾的发展较蓬勃。布袋戏在台湾所扮演的角色,与宗教信仰、天地神人关系、经济时令、文化价值的传承等有密切的关联性。

台湾著名的霹雳布袋戏,从开山祖师爷“台湾国宝”黄海岱,传给创造云州大儒侠史艳文、藏镜人等家喻户晓布袋戏人物的黄俊雄,再到开辟霹雳系列的黄强华、黄文择兄弟,一脉相承,不断求新求变,布袋戏的样貌也跟著持续翻新。去年,未满30岁的第四代黄亮勋接下传承火炬,以3D结合动画,为布袋戏开辟新道路,推出《奇人密码:古罗布之谜》3D电影(预计新春上映)。

一头长卷发,戴著黑框眼镜,打扮时尚的黄亮勋,让人很难将他跟传统布袋戏联想在一起。

1985年出生的黄亮勋,小时候也爱看电视布袋戏,但对于霹雳的情感,他觉得用“尴尬”来形容最贴切。“霹雳布袋戏就像是久未联络的家人,亲切熟悉,却又有点陌生。”

创作离不开文化根基

黄亮勋说,虽然家族事业代代相传,但是父亲黄强华从没奢望自己会回来接班。年轻人,总是不断向外追寻更多可能,挑战既有一切,对于从小看到大的布袋戏,黄亮勋实在提不起兴趣。

直到黄亮勋进入台湾大学就读生化科技系,开始接触摇滚乐、自组乐团时,发现最爱的冰岛独立乐团,虽然受英国影响很大,但是每个乐团几乎都会以自己的语言创作,并加入本土民族文化元素。回过头检视台湾,虽然有很多优秀的独立乐团,水准不输给其他国家的乐团,但始终难以引起共鸣,主因就是他们脱离了文化与历史脉络。

“创作不能脱离自身文化脉络,光是模仿,很难打动人心。”黄亮勋说,在尝试创作、追索西方摇滚乐文化的过程中,反而让自己重新思索台湾文化的根底。他猛然发觉,自己家族代代相传的布袋戏,正是台湾深耕已久的文化根基。

调整内容 贴近现代生活

布袋戏是贴近庶民的表演艺术,电视布袋戏走红后,史艳文、素还真、一页书等布袋戏人物已成为过去30年来台湾人的共同记忆,即使没有认真看过布袋戏,也都听过这些角色“轰动武林、惊动万教”的名号。黄亮勋心想,这不就是自己追索的文化根底?他的创作眼光也因此转向布袋戏。

然而,霹雳布袋戏剧本一路走到现代,也面临了与社会脱节的问题。旁白难懂、故事情节庞大复杂,黄亮勋希望在重现布袋戏精神之馀,也能创作贴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内容。“批评、挑剔自己的东西很容易,真正看见自己的优点,其实更困难。”黄亮勋从向外追寻到回头追索,没有浪子回头的曲折情节,更多的是一种蓦然回首的体悟。

2009年,电影《阿凡达》以华丽的3D特效席卷全球电影票房,追求武侠美学的黄强华当下便起心动念,要将布袋戏带向3D世界。霹雳布袋戏自1985年起在台湾电视上已无间断播出超过两千多集,当初他以华丽的声光特效,走出和父亲黄俊雄不同的路,追求的便是武侠美学。

“布袋戏要发展,必须要跟著时代脉动与科技进步,不断创新,才能创造文化新价值、传统新生命,30年前霹雳就已经是一大创新,现在更不能停下脚步。”布袋戏是黄强华的最爱,为了让布袋戏能跟世界接轨、跟上新潮流,他选择相信年轻人,对儿子的规划,他完全放手。

“父亲只说要拍一部3D电影,其他所有事都没有意见,全部交给我。”黄强华是这部电影的总导演,除了导演份内的工作,其馀一律不过问。这份信任并非来自血缘关系,而是黄亮勋努力争取而来的。

前辈让步 任年轻人掌权

《奇人密码》制作过程耗资3.5亿新台币(约4000万令吉),制作团队多达200人,从编剧、拍摄、剪辑、动画、后制、成音,完全由台湾人一手包办。带领整个团队的不是拥有30年经验的黄强华,而是自理不到一年的黄亮勋。

黄亮勋既没学过电影,也没学过动画,更没学过布袋戏。他接下任务后,就陷入传统与创新之间的拉扯,各种声音不停涌入,如“用霹雳系列的人物,票房一定好”、“布袋戏要一个人配全部角色的音才正统”。

然而,黄亮勋却深信,唯有挑战现状才能带来改变,他阐述自己的理念,说服父亲与布袋戏前辈,赢得企业内部信任。也正是因没有包袱,所以能大胆创新,甚至挑战布袋戏最经典的闽南语配音。

布袋戏的旁白向来都是闽南语配音,且是古典文言的说词,和日常对话的语法不同。即使后来也加入些许流行词汇,但仍不脱闽南语配音、典雅的范畴。

黄亮勋认为,布袋戏应贴近社会现况,台湾人在现实生活中,大多都是根据对象与情境需求,交错使用国闽南语,布袋戏也应该更贴近真实,跳脱只能用闽南语的框架。

《奇人密码》电影中的每一句台词,配音员都要配上国台双语,制作团队再依据情境需求,“依人依地”,以最能表现当下感情为标准,交错选用。

布偶制作更精细

跨刀担纲配音的歌手A-Lin,说的闽南语并不流利,常常被声音导演要求一遍遍重配,让她直呼配音“超级困难”。另一位替楼兰国王子配音的歌手萧煌奇则是跟著声音导演,“声导念一句,我跟著念一句。”想不到效果出奇地好,让他开心不已。

艺术技术总监黄亮勋(左起)、导演黄强华、歌手A-Lin与声音导演等人合影。
艺术技术总监黄亮勋(左起)、导演黄强华、歌手A-Lin与声音导演等人合影。

为了配合3D拍摄,戏偶也重新设计,尺寸更大、细节更精密,连衣服都缝出腰身,让戏偶更像真人。无论是手脚关节,甚至眼皮、睫毛都能活动,栩栩如生,而人物则是跳脱过去的霹雳系列,全部重新创作。搭配强大的动画人才资源,将实景拍摄的偶戏,结合虚拟的动画,虚实交会,成为全新的“偶动画”,期望能够重新定义布袋戏。

虚实映照寻初心

布袋戏加上3D摄影与动画搭配,构建出独特的偶动画美学,让观众大饱眼福。
布袋戏加上3D摄影与动画搭配,构建出独特的偶动画美学,让观众大饱眼福。

《奇人密码》从形式到内容,全面创新,对企业来说,创新求变是延续企业生命必走的路,但对黄亮勋而言,却有著深刻的心理纠结。

故事围绕在主角张墨与他操控的奇人木偶身上。奇人木偶类似机器,却又具有灵性,行动仰赖一种称为“万鹊”的核心能源。但万鹊会随时间逐渐消逝,奇人也就随之失去动力。张墨因此前往神秘的古楼兰王国,展开追寻万鹊的旅程。

《奇人密码》也算是台湾布袋戏处境的投射。奇人象征著布袋戏偶,是一门即将失去动力的古老技艺,而万鹊代表的正是布袋戏的初心。故事主角张墨,设定为中国古代汉朝张骞的后代,张骞由于出使西域,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张墨和祖先走上相同的路,在楼兰王国与罗布族之间,扮演起沟通的角色,正如同现实中黄亮勋平衡传统与创新的位置。

在创作剧本之初,黄亮勋便打定主意要抛开霹雳系列的包袱,重新出发,将场景设定在西域,也就是丝路上。这里充满神秘色彩,又有多元文化融会,他认为无论台湾、中国大陆或是西方人,都会对这里感到兴趣。

有意无意地,黄亮勋把自身的情感,投射在主角张墨身上,让一个继承祖先志业的年轻人,去追寻传家宝藏的新生命,融合传统与创新,企图开辟一条新的文化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