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的民风与思想普遍保守,让父母无法与孩子大谈“性”,导致孩子受伤后苦诉无门,为了避免有苦不敢言的事情发生,家长们都应对“性”抱有开放的态度,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为了孩子的安全,今天就大胆说“性”吧!
当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身为家长的你,会有什么反应?性教育纵然不是新鲜课题,“但对东方人来说还是一大难题。”台湾树德科技大学人类性学研究所所长林燕卿教授认为,虽然社会风气已经越来越开放,但对于东方的家长而言“性”仍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
早前,佰渡教育工作室于Portman学院举办的《校园亲密关系之预防教育与处理》工作坊,特别从台湾邀来了在性学教育上拥有超过20年经验的林燕卿教授。林燕卿在工作坊上提及,“在众多国家当中,亚洲的研究最难做,因为东方人始终无法把‘性’说出口。”
别断了孩子的话
然而,在羞涩于开口说“性”的情况下,往往造成难以挽回的局面。青少年在青春期时,对“性”总是特别好奇,在好奇心驱使下,可能会做出一些不当的行为。因此,林燕卿鼓励家长敞开心扉与孩子谈“性”。
当孩子说:“我看了朋友在群组里发的一部自慰短片”,林燕卿认为“既然孩子已经坦诚地告诉你,即是愿意和你分享、讨论。”她认为应该抓紧机会,进行性教育。一般家长会有两种反应,“你那是什么朋友,跟他绝交!”或是“是吗?为什么你的朋友会发这样的短片给你呢?”依这两种反应而言,前者将会把孩子越推越远,而后者将可让孩子感到父母其实是愿意与他们交流的。
林燕卿建议家长先静下心来,聆听孩子的意见,以及对发送此类短片于群组的看法。“如果孩子认为没什么不妥,那么家长可说出自己的看法,与孩子进行讨论。”只要家长愿意接纳、聆听、讨论,那么孩子就会自动打开话匣子,而家长也能从中得知孩子对“性”的想法。
我们常在报章上看见“孩子遭性侵,父母懵然不知”、“孩子被性骚扰却不敢举报”等案例,这些案子在发生良久后才被揭发,追根究底其实与有否接受性教育有关。“并不是说孩子在接受性教育后,便不会受到伤害,而是孩子知道应该怎么应对,向家长倾诉。”
林燕卿曾经做过研究,幼儿园到高中期间就接受过性教育的学生,对“性”的态度明显地与没接受过性教育的学生有非常大的出入。“他们对性的态度非常好,是正面的。”
3岁开始认识身体
“心+生=性,是心理和生命的结合。”林燕卿表示,性教育不是生理教育,而是爱的教育。性教育其实从孩子懂事就开始了,从我们开始亲吻孩子、拥抱孩子、给予孩子满满的爱,都是爱的表现,也是性教育的一种。
“3岁以上的孩子便可接受性教育,而所谓的性教育非常简单,由认识生殖器官开始。”这个时候教他们一些简单的道理即可,如:不可随意触碰他人的性器官、不可随意让他人触碰自己的特定部位等。“孩子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吸收知识,因此可以教导他们一些保护自己的技巧。”
由于孩子儿时在家的时间较长,因此她认为性教育应该由家庭开始,再衔接到学校。“孩子会是下一代的父母,所以性教育进行得越完整,孩子就越具备当性教育父母的能力。”
当性教育延续到中学的时候,林燕卿建议校方在课堂上以情景卡(有情景意识的卡片)让学生明白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应如何防范。“防范措施无需过于复杂,但要有基本的沟通和情景辨别技能。”简单的防范措施让学生可以在遇到危险时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譬如在被跟踪时如何摆脱、遇到性侵危机时,该如何让人打消性侵念头即可。
另外,家长也可为孩子配上哨子和防狼喷雾以确保孩子的安全。“配上哨子和喷雾并不是说一定会用到,但有个可以防身的器具总是好的。”
划界限,防止无心伤害
“老师可以用‘性骚扰’为题,与学生进行讨论。”中学生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发育,有些学生或许抱著与同学玩闹的心态,却不经意构成了性骚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界线,只要熟记对方的界线,就不会犯下“无心伤害”的错误。因此,林燕卿建议导师在班上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界线”,以避免发生学生之间的性骚扰问题。“出外约会的时候若想牵对方的手,也可先询问对方自己可否这样做,只要对方答应,便不构成性骚扰了。”
除了课堂上的讨论,校园内有关“性侵”、“爱滋病”、“性骚扰”的比赛、讲座、生活营都可帮助提高学生对“性骚扰”或是“性侵害”的警觉。“台湾中学有性教育社团。高中社团课变成性教育的‘种子’,到小学承办生活营(性教育生活营),并带领孩子闯关。”在学生带领学生的情况下,性教育较容易进行,加上零距离教育,让孩子更快地吸收所学到的知识。
民间与政府联手教育
林燕卿发现,大多家长都愿意为了孩子而踏出第一步,敞开心扉接受“性教育”。她发现近年来的家长的接受度都很高,也愿意提问,不像想象中那么保守了。“除了台湾,中国也有明显的转变。”
早前在成都举办的讲座,会让她看见家长们的改变。“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性教育,害怕我说的尺度会很大,但当说到性教育的重要性和严重性时,家长一听就接受了。”家长通过林燕卿的讲座,看到自己与孩子的问题,便勇敢地当众询问孩子的状况和解决方案。
相比起台湾与中国的改变,林燕卿认为要改变大马人对性教育的观念与态度,就必须从政府单位著手。“当民间单位开始执行性教育,酿成一股风气的时候就会水到渠成,受到重视。”
民间执行的时候号召力或许慢一些,但她认为民间单位可以跟政府合作,帮助政府培训有性教育知识的老师,既可在学校尝试全面性地实行性教育,又可让国人看到性教育的重要性,一举两得。
虽然林燕卿在20年前已经到大马进行性教育讲座,但她认为这个领域的人仍是不多。“不像金融、会计等科系,性教育在大马并不普遍,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累积相关方面的人才。”她也笑说:“曾经有个小学校长特别到台湾念性教育博士班,为的就是回到大马实施性教育。”说罢她脸上满是安慰的笑容,她认为只要多一点这样的有心人,便可改变大马的情况。“马来西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日本人只在私下谈
她坦言东南亚国家性教育的前景并不乐观,“大家都排斥,也不说性教育,几乎都收著藏著,不说出口。”即便是风俗开放的日本也不例外。
“日本虽让风俗开放,但在课堂上并不做性教育,所有的性教育都放在生活里。”成人礼、共汤等习俗在日本来说是再普遍不过的事,但谈到性,绝不搬到课堂上。说道到这点,林燕卿微微地皱了一下眉,看起来有些失望。
“亚洲接纳所有的事物,惟独不接纳性。”无论是科技还是商业,亚洲都与欧美国家并驾齐驱,惟独“性”例外。林燕卿希望,未来亚洲国家可以借助国外走过的痕迹,在实施性教育时,可以一步到位,在各方各面都与其他国家同步并进。
向他国借镜,降低少女怀孕率
在性教育领域执教多年,林燕卿认为把性教育做得最好的国家是瑞典。由于早年青少年怀孕、堕胎及感染性传染病的机率略高,因此他瑞典意识到性教育的重要性。“每个国家执行性教育都因同一个理由,只是瑞典做得很踏实。”
瑞典性教育亦称为“避孕教育”。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
1966年,瑞典又尝试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打破了家长难以启齿谈性的局面。由幼儿园到高中的性教育让孩子在耳目渲染的情况下,成功把感染性疾病、怀孕及堕胎的机率降低,堪称世界性教育典范。
另外,作风开放的荷兰也在70年代开始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改革。当时正逢避孕药与避孕技术的发明,欧美掀起性解放运动。也就是这股风潮造成了荷兰官方正视逐渐攀高的青少女怀孕与生育率。
荷兰小学就懂性
1970年代,当地政府更与民间团体(包含家长团体与性别团体)合作,将人类生殖(Human Reproduction)的课程编入中学的生物课,内容上不仅教学生认识男性与女性的性器官,也必须解释性行为,如何避孕,性传染病与恋爱关系。1990年代,荷兰更发展到由小学开始进行性教育,成为欧洲青少女生育率及青少年感染性病比例最低的国家。
西方国家为性教育上做了不少努力与改革。有了前车之鉴,大马可以向他们借镜,并加以利用在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上。“性”是一种爱的表现,但若没有灌输孩子正确的概念,将有可能为孩子带来伤害。唯有对性有了正确的认知,才能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