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老年人自杀率高?为什么日本投票率低?这些日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林林总总,不需要从期刊论文、艰深的原文书籍才能得知,只要看看漫画就能了解。

“上课不准看漫画!”这句熟悉的台词,在许多人求学的过程中几乎都听过。不过台湾政治大学却有一门课可以让学生光明正大地在课堂上看漫画、讨论漫画,连期末报告也是分析漫画。

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亚太所研究员蔡增家教授,通过漫画读本让学生理解日本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开课以来年年满班,连学校旁的漫画店都开设“上课用书专区”,成为政大学生最爱的一门通识课。

日本特有的专业漫画,针对特定职业叙述故事,具体描绘出教科书里看不见的社会背景与人际关系。
日本特有的专业漫画,针对特定职业叙述故事,具体描绘出教科书里看不见的社会背景与人际关系。

这堂课从2006年开设至今,开课名额120人,年年满班,候补人数更是上千人,可见它受欢迎的程度。然而,在这之前,蔡增家开的课却很冷门,乏学生问津,问题不是出在教学品质,而是他选择了一个“生硬”的课程名称。

2001年开始在政大执教。当时他依照自己的专长,开设通识课程“日本政治经济研究”,可想而知,不只学生选课兴趣缺缺,课堂上对课程内容也提不起劲,蔡增家感到非常沮丧。后来他想起往年在日本担任访问学者期间,地铁上中年男女都手捧一本漫画全神贯注地阅读的情景。

日本社会写实面

他原本就知道漫画在日本非常普遍,也看过少女和青少年漫画,想起过去这印象,他找出曾记下的书名为《黄昏流星群》漫画,一看发现内容竟然是反映高龄化社会、长期照护政策,以及探讨日本老年人自杀率高居不下的社会问题。蔡增家对此感到惊讶,也因此开始大量阅读日本写实漫画。他说,以前看的漫画不多,没想到日本漫画竟然可以讨论各种社会现象,让他兴起用漫画当教材的灵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日本社会。

《岛耕作》系列,刻划日本社会与企业文化的真实面,是深入了解日本的经典之作。
《岛耕作》系列,刻划日本社会与企业文化的真实面,是深入了解日本的经典之作。

岛耕作 日本企业生态纪实

对许多人来说,漫画总是被归类为“休闲”书,学生看漫画通常会被视为不用功。“日本人认为漫画与书本没有分别,都是承载知识的书籍。”蔡增家说,这种认知的差别来自于漫画并不是只有运动、打斗、魔法等天马行空的想像,还有被称为写实漫画与专业漫画的风格,在日本十分流行。

写实漫画顾名思义,便是以描述社会现状为主的漫画,也是这门课程主要阅读的漫画,包括《上班族金太郎》、《县厅之星》等。其中,蔡增家推荐阅读的是《岛耕作》系列漫画。该系列作品自1983年发行至今,伴随著日本经过泡沫经济、网络时代至今,从第一部作品《课长岛耕作》,主角岛耕作一路从课长慢慢往上爬,到目前仍在连载中的《会长岛耕作》,纪录了日本企业内部生态、人际关系与企业向外扩张的种种心计,包括性、权力与金钱,真实而露骨,被誉为最能代表日本社会运作的漫画,甚至连前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还将《岛耕作》系列漫画,作为赠送外宾的礼物。

“讨论相关议题的漫画很多,但是岛耕作系列无疑是最经典的作品。”蔡增家说,几年前热门的日剧《半泽直树》是特例中的特例,现实中的日本企业有著明确的序列制度,对某些梦想到日商企业就职的学生而言,必须先考虑自己是否能适应这样的企业文化。

上课用书在图书馆找不到,而是要去漫画店里头租,政大周边的租书店甚至还开辟了上课用书专柜。
上课用书在图书馆找不到,而是要去漫画店里头租,政大周边的租书店甚至还开辟了上课用书专柜。

专业漫画 行行出状元

除了写实漫画,专业漫画则是以描写特定职业为主的漫画,如《医界风云》、《深夜食堂》等,深入呈现特定职业的样态,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现象在剧情中,包括律师、救难队、品酒师等,都有相关漫画作品。蔡增家特别推荐的专业漫画是《夏子的酒》。女主角夏子和哥哥,尝试以有机栽种的原料,和手工古法酿酒,来对抗化学肥料与酒厂生产线的酒,这其中牵扯出人与土地、科技与传统、都市与农村之间的种种矛盾挣扎。

“短短12集的篇幅里,却能涵盖农业转型、社会问题等庞大的议题,即使经过二十几年,仍然值得我们反思。”蔡增家说,这部漫画不仅表现出日本社会对于职业的尊重,也展现出日本在面临新旧时代交替时,如何做出选择。在这么多的漫画中,有些漫画由于题材特殊,难以取代,因此成为每学期必选的经典漫画。

日本文化影响台湾社会甚深,台湾年轻人对日本也充满好奇,透过漫画,学生得以打开认识日本文化的大门。
日本文化影响台湾社会甚深,台湾年轻人对日本也充满好奇,透过漫画,学生得以打开认识日本文化的大门。

《东大特训班》谈的是日本的教学方式和升学制度,虽然和台湾不尽相同,但也时常让学生心有戚戚焉;《家栽之人》的主角则是一位热爱植物的家庭裁判所(相当于台湾的少年法庭)法官,主角经常用植物作比喻,来鼓励、开导行为偏差的年轻人。这些题材特殊的漫画,对于背景环境都有钜细靡遗的刻划,因此学生在阅读时,便能看见日本的补习班、考场、法庭、学校与社会的幽暗角落,获得更完整的日本社会面貌。

看漫画也看电影,多一点创意又何妨?

通识课程目的是要培养跨领域的知识及学生的多元能力。然而,有些大学教师对通识课兴趣缺缺,因为非本科学生对专业课题较不熟悉,不能过于深入探讨;也有学生只想拿到列为必修的通识学分,专门挑容易拿高分的课程,让通识教育偏离了本意。

蔡增家则恰恰相反。“教通识课特别有成就感,因为不同科系的学生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课堂上常有许多创意激荡。”蔡增家说,学生上课没兴趣的原因,若不是对内容没兴趣,就是老师教课太无聊。“我教学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到台下100多个学生,每个人都睁大眼睛,认真地看我讲课,有时候都觉得自己像是摇滚巨星。”蔡增家笑说。

学生在上课中堂而皇之地看漫画,可不是在打混,而是老师交代的功课。除了漫画,蔡增家也要求学生每星期报告过去一周日本的重大新闻,并用漫画中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新闻背后的意涵。
学生在上课中堂而皇之地看漫画,可不是在打混,而是老师交代的功课。除了漫画,蔡增家也要求学生每星期报告过去一周日本的重大新闻,并用漫画中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新闻背后的意涵。

能成为讲台上的摇滚巨星,其魅力来自平日不断累积的学识,以及不断挑战自己的自我要求。就以上课用的漫画而言,每学期开出的书单几乎都不同,每星期则配合最近的新闻动态,从经济、观光、社会、政治多方面切入,让学生不停吸收新知识。

“一份讲义用20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蔡增家说,在网络时代,有多种获取知识的管道,大学教师若继续死守在象牙塔内,很快会面临淘汰危机。

现在蔡增家上课不仅看漫画,也看电影,他的另一门通识课“电影与国际关系”,专门从电影中解构出当今世界各国的互动关系,包括《黑鹰计划》、《00:00凌晨密令》等,都被细细解构,重现出复杂的国际关系面貌。

教科书不管看几遍都记不起来的事情,化成漫画或电影的方式,就变得容易理解。尽管教科书仍然不能被完全取代,然而在课堂上多一点创意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