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该被世界遗忘

一个75岁的老人,在台湾服务约半个世纪。他收容每一个无法照顾自己或无家可归的人,让他们找回自己生存的价值。

台湾每两年就会颁发一次总统文化奖,设有公益奖、社造奖、人道奖、环保奖、文艺奖、创意奖6种奖项。今年的人道奖得主,刘一峰神父在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个反应,便是大笑:“是不是搞错了?”

无论在哪一个国家旅游,总会看见游民,而旅游业发达的台湾也不例外。台湾也同样有著许多游民,却有一个地方没有游民——花莲玉里。玉里天主教堂有个布满回收用品的资源回收站,这些在天主教堂神父刘一峰眼中,都是有用的资源,好比每个人在他心目中都是值得珍惜的灵魂一样。

不放弃每个弱势团体

刘一峰收留的不仅是被弃置的物品,还有被主流社会排拒的灵魂和身体。他坚持从每一个人和物件之中找出存在的价值,就连玉里被废弃眷村包围而无人知晓的巨大樟树,他也积极争取开放为观光资源。他深信,没有人应该被世界遗忘,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没有用的人”。

在资源回收站的一个角落,一位单亲妈妈坐在那里,用器具把一条条的电线刮去绝缘外皮,取出其中可以回收的铜线。她的孩子是终日卧床的罕见疾病患者,她自己则因颈椎退化而戴著护颈。像她这样的人虽然仍有工作能力,一般老板却不愿意聘用,她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继续生存的方式。此外,坐过牢的更生人或是酗毒酗酒难以戒除的,都可以在天主堂找到庇佑。

刘一峰谈起曾酗酒的阿德。阿德一度被医生警告再喝酒就没命了,被家人送来后至今滴酒未沾,已经考了驾驶执照,重拾独立谋生的能力。只要偶尔出现这样洗心革面的奇迹,就可以鼓励他继续做下去。可惜,不是每个案例都如此令人欣慰。

最近,有位从戒酒中心回来的阿伟,刘一峰好不容易帮他介绍了工作,一早五点半起床要载他到火车站,他却没来,原来前一晚又喝醉了。谈到让人失望的例子,刘一峰不免声音疲弱起来,但他说相信,“要有耐心,不能说一个人完全没有希望,一定要给他机会。”

真的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人吗?神父说“没有。”他认为每一个人的价值是无限的。他奉献多年,看见许多人都可以“站”起来,为社会付出。“有些人会问我‘唉呀,神父你怎么都接收那些人?’我说,他们也是人,也是很可爱,我们跟他们住在一起,会发现他们都有很多很可爱的地方,只要重视他们的优点,缺点尽量地控制就好了。”

资源回收演变图书馆

角化经营。当初只以资源回收中心制造财源与工作机会,却意外发现另一条“路”。在做资源回收的当儿,刘一峰发现有许多书况良好却被丢弃的书籍,在进入回收厂后就只有化为粉末,实在可惜。于是,他将这些书籍收集下来,放在天主教堂的一楼,久而久之书本便囤积成了图书室,供玉里镇的居民阅读,并且不定期将旧书与其他地方的图书室交换,让双方都可以在不用花钱的前提下阅读新书。

从资源回收到开二手书店,刘一峰秉持的便是世界上不可能有“没有用的东西/人”的精神。如今, 二手书店的书日益增多,已经成为玉里的观光“景点”之一。
从资源回收到开二手书店,刘一峰秉持的便是世界上不可能有“没有用的东西/人”的精神。如今, 二手书店的书日益增多,已经成为玉里的观光“景点”之一。

图书室的书籍量逐渐增多,达到一定的分量时,刘一峰便设立了一架二手书店,用以翻麦多馀的书本。每一本书的售价只要新台币20元(约2令吉60仙),为的不是盈利,而是希望替书本找到更需要它的主人。

与慈善团体合作

此外,刘一峰也与慈济功德会合作回收二手衣,并且教导安德启智中心的智力障碍者折纸莲花来培养基本智能。天主教堂的安德启智中心收容了不少情况严重的智力障碍者,但在刘一峰与工作人员的细心教导下,大部分的人还是可以学著做竹扫及简单的手工艺。这些手工艺品也会摆放在二手书店的墙上售卖。

对于这样的合作,刘一峰认为宗教在此拥抱的不是画地自限的界线,而是宽容的人性。二手书店店长许静如透露,玉里没有游民是因为神父不会容许任何游民流落街头。然而,却有人趁机敲诈。她有点义愤填膺地说,常有人吃定神父,总是来“要东要西”,“像刚刚有个骑车停下来跟神父聊天的,其实都是来要钱。可是神父的赤子之心不会改变,他觉得每个人都是平等善良的。”

使命就是陪著痛苦的人

刘一峰今年已经75岁了,他不免想到后事。“我觉得我的使命就是陪著痛苦的人,给他们一点点的支持。可我也知道,到一个时候,命运就慢慢地不在我的手里。也许我会变成失智老人,由别人替我做一些决定。我想留在这边,一直到断气为止,可是谁知道,也许有一天,别人会替我安排别的路,可是没有关系,一切就让主安排。”

他的一切让主安排,他却无法不替他所收容的人安排他们的后路。他清楚知道,许多安德启智中心的收容者离开这里,就真的没地方去了。他不仅得替他们喂饱这一餐,还得设想他们的未来。好比才30多岁的阿文,以前毒品用太多,记忆力已永久受到伤害,光是送一样东西,走到半路就会停下来,因为已经忘记要拿去哪里。

由于安德启智中心的法定收容年纪上限为45岁,他需要替日渐年长的院生寻找下一个“家”。他看著从小在安德长大,每天像保镳一样跟在他身旁的古庭魁说:“这样他以后就有地方可以住。我也会在这里养老。”

实践助人为快乐之本

虽然“安德家园”建地已经选定,但仍欠缺数千万元的软硬体建造经费,必须靠外界的募款。除了资金之外,向台湾政府申请建照也遭遇一些问题,因为有关单位对山坡地建筑政策可能改变,导致“安德家园”的建照必须重新申请。虽然事情进行并不顺遂,但是刘神父心急却不失信心。

刘一峰每天行程满档,除了天主堂和资源回收等工作,大家生老病死、婚丧喜庆都要找他。有人只是请他帮忙开车载去合作社存钱,他想到当地交通不便,便一口答应,就连上下楼梯都用跑的,手机通话一律开扩音,没有任何秘密。

偶尔忙到忘了某个行程,他就会自嘲自己已有失智老人的现象。人生太短,要服务的人太多,分秒必争之下,他开车的速度总是慢不下来,哪里有需要,只要一通电话他便会飞身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