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著蓝色行李箱,慢慢地往下一个目的地出发。或搭便车,或步行,为了传递爱护海洋的知识与意识,环保教育工作者黄柏尧发愿要走遍台湾2695所小学。

2013年11月,爱海青年黄柏尧放下稳定的生活与工作,环著台湾,开始推行“健康海洋,为海而走”的免费教育活动。他到每所小学,向小学生宣扬爱护海洋的意识,让他们对海洋有更多的认知。

通过网络知道他、知道这个活动,我心中旋即生出敬意,决定约访并深入了解他的故事。有句话是“三十而立”,“立”,不表示个人在事业上有多成功,而是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办教育不容易,办免费教育更不简单。在环岛做教育的每一个步,再大的风雨,都不曾打消他继续前进的念头,因为“我们现在若不做,就来不及了。”

“我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到中学或大学做教育,可能会被问倒,但小学总不会被问倒了吧?”黄柏尧的专业是行销企划,而非环境生态的相关科系。本著想为这片土地做点事情的想法,他毅然开始了“环岛旅程”。

环台湾闯校园 宣扬海洋环保

“我们应该趁孩子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便教育他们,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

黄柏尧将自己搜集的海洋资料写成“寻找海洋的智慧和快乐”故事,解说时深入浅出,把重心放在:调节温度、保育鲸豚与减少一次性塑胶垃圾。“只要校方愿意让我做环保教育,无论时间长短,我都会做到。”

“我一直在想,自己可以怎么跟孩子互动。我不是这一科出身,所以后来想到以我拍的照片拼凑成故事来吸引孩子。”他笑说,这灵感其实来自某次整理图片的过程。

“当时还未开始进行‘健康海洋,为海而走’活动,但我很喜欢大海,所以曾经在黑潮海洋文化基金会里当摄影志工。”在跟随黑潮海洋文化基金会出海办活动后,他开始整理活动照片。“上千张的照片,我一张张地整理,也出自好玩的心态,用图片拼凑了一个故事。”发掘到自己“编故事”的能力后,他想“不如就用故事来带动吧!”

除了故事,他也会将自己早前出海,与大海相处的经历告诉孩子。“每次台风之后,就会看到海上漂浮著满满的塑料袋,我想教育孩子不要用一次性塑料。”或以团体活动或游戏带动孩子,引导孩子做思考。

“说到环保教育,当然不止是保护海洋而已,还包括整个大自然。”因此他选择以步行的方式往目标前进。偶尔遇上好心人,便可以搭便车到下一个目的地。他表示,搭便车除了可以加快到达目的地的速度,还可以告诉更多人自己做的活动,从中宣扬海洋环保理念。“可以搭上便车就是有缘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聊天,比我做什么宣传还要有效。”他透露,有时候会遇上不仅愿意载他一程,还会掏腰包向他购买“健康海洋”钥匙圈以示支持的热心民众。

每当孩子们要签名时,黄柏尧(坐者)总是签得很慢,却也一直坚持签下这样的字句:“愿你跟大海,时时健康快乐!海龙”。
每当孩子们要签名时,黄柏尧(坐者)总是签得很慢,却也一直坚持签下这样的字句:“愿你跟大海,时时健康快乐!海龙”。

命运带他走环保路

教室里,经常听见孩子们以稚嫩的声音呼唤“海龙哥哥”。或许是命中注定,为自己取了“海龙”这个绰号后,黄柏尧与海的缘分就再也切不断了。退伍后,黄柏尧便从电视上得知黑潮海洋文化基金会,对其中的海上赏鲸解说员一职非常感兴趣。“…但当赏鲸解说员的其中一个条件便是必须在花莲待2个月。”当时黄柏尧因工作的关系无法圆梦,后来工作的转换却又再次把这个机会推到他面前。

到花莲工作后,黄柏尧在空闲时间就往黑潮海洋文化基金会跑,在那里当志工。若说黑潮海洋文化基金会给他的是海洋的知识,那么到花莲的“低碳旅游”企划工作便是“健康海洋,为海而走”的“幕后推手”。“低碳旅游”让行销企划出身的黄柏尧遇到环保与行销的矛盾。“在利益与环保之间,是非常难抉择的。”当这个矛盾越滚越大,黄柏尧做环保的心就越来越强烈。最终,才孕育出“健康海洋,为海而走”的行动。

蓝色的行囊是黄柏尧的标志,在步行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时,他总是能在路上遇到愿意载他一程的热心民众。
蓝色的行囊是黄柏尧的标志,在步行前往下一个目的地时,他总是能在路上遇到愿意载他一程的热心民众。

一开始,黄柏尧心底并没有谱。“我就打算走到哪里,就进去那里的学校。”走到哪,说到哪,他并没有与校方做预约。“刚开始也没人知道我是谁,我到学校后,就直接到校长室跟校长说明来意。”

直到走入城市校区,黄柏尧开始面对难题。“城市里的小学保安系统较为严谨,必须经过重重难关与审核才能到校长室与校长会面。”为了让自己能够顺利进入小学,黄柏尧这才愿意接受媒体的访问。

在各校口耳相传与媒体的助力之下,“健康海洋,为海而走”的上课预约开始爆满,“其中还以城市小学居多呢!”

夏天的时候,黄柏尧总是会带一批孩子进行减碳旅行。从自己凑旅费、净滩到出海看鲸豚,他尝试从中让孩子感受到保育海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夏天的时候,黄柏尧总是会带一批孩子进行减碳旅行。从自己凑旅费、净滩到出海看鲸豚,他尝试从中让孩子感受到保育海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健海天使减碳之旅

每逢夏天,黄柏尧就会带领一群学生到海滩,亲近海洋,并亲自体验爱护海洋的重要性。这些学生被称为“健海天使”。健海天使,主要以“生命”、“海洋”及“健康”为活动的核心。黄柏尧希望可以透过这3个主题,让孩子体会土地及海洋的一切与人类身心是息息相关的。

过程中,孩子必须设法获得去“健康海洋”的经费,完成一趟最少3天2夜(天数由学校决定)的低碳行旅。黄柏尧会带领孩子们乘搭公共交通到台湾东部的海岸,进行静走、净滩及出海拜访海洋中的朋友——鲸豚等活动。整个行程中,健海天使会将捡回的“一次性塑胶”清洗干净,带回学校,并将形成的总费用除以捡回的塑胶重量,以获得一组粗略的数字。这组数字可告诉民众,为了生活便利而采用的“一次性塑胶”,需要用多少经费才能妥善处理。他透露,第一批健海天使在7天7夜的减碳行动里,带回的一次性塑胶共有18.6公斤。黄柏尧感叹,“为了方便,我们终究要付出代价,但有谁知道最终的代价是什么?”

售卖咖啡、钥匙圈换愿

“说实话,能够跟随我一起出来的健海天使不多。”基于家长与校方的担忧与顾虑,走出家门当健海天使的孩子少之又少。为了让孩子能有更深刻的体验,健海天使都必须与黄柏尧一起“以工换愿”,筹募经费。“以工换愿”其实是黄柏尧在放下工作后,为了求存而想出的方法,一般以制作手工皮革钥匙圈与手工咖啡为主。

孩子们会一边售卖手工皮革钥匙圈或手工咖啡,一边向民众解说售卖的目的与活动的意义。“这个过程中,总是会有神奇的事发生。”黄柏尧坦言,在售卖手工咖啡与钥匙圈的当儿,常会遇到被管理单位驱赶、下雨等突发状况,然而最终还是化险为夷。

有一次,兜售手工咖啡,前后被管理单位驱赶了3次。在黄柏尧的耐性快被磨光时,有位孩子冲了出去,开始向民众介绍“换愿咖啡”时,孩子认真且期待的声音让他感到无比的希望。“两个小时内,这颗种子从土壤里冒出了芽,让换愿咖啡得以进行。”

在经过重重难关后,黄伯尧(前右)与健海天使们终于成功在风雨中为“换愿咖啡”播下种子,将保育海洋的意识散播到社会中。
在经过重重难关后,黄伯尧(前右)与健海天使们终于成功在风雨中为“换愿咖啡”播下种子,将保育海洋的意识散播到社会中。

完成教育要用20年

“我无法预先安排好何时到哪所学校上课,因为不知道脚程有多远、多久。”黄柏尧平均一星期能到访3间学校,但他仍无法事先安排行程,因为每间学校的需求不相同。有些学校只要黄柏尧讲一堂课,有些则需要两堂课或全校各个级别,因此停留的时间必须依照学校的安排。

依照黄柏尧的速度,要走完两千馀所小学需要二十多年,他笑说,“只要二十多年后我还没死,我都可能继续下去。”在付出的同时,他认为自己获得更多。“做这个活动最大的“满足”,是学会了‘知足’。”在两年内接触了四万多位孩子,每一位孩子就是他的老师。透过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能够放下自我,用心与好奇去重新诠释这个世界。

走了199所小学,他成功在186所小学撒下海洋保育的种子。对于被其他13所小学拒绝,他并不感到挫败,只是有点小小的遗憾。确定自己能走完全台湾的小学吗?他笑说“不知道。”未来的事情很难说,黄柏尧唯一能确定的是“只要有经费,我就会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