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去年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计划(Youth Empowerment for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今年选择将这个计划与大学环保教育计划(Eco Institute)融合,开放予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并将之易名为“衔接可持续消费和生产”,以交流、分享为主,从互动的方式中达到教育与宣导作用,改变参与者的思维与消费习惯。
“我一直以为自己懂的东西不少,但在参与了这个活动后,我发现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东西。”19岁的刘展升在参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举办的“衔接可持续消费和生产”(Building Bridge for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简称BB4SCP)青年会议后如此说道。
由于就读的中学是WWF旗下Eco School计划的一分子,刘展升从中学时期便开始接触保育、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课题。本著对环境课题的兴趣,他多次参与WWF举办的活动,并热络于宣传活动。在此次的青年会议后,他发现自己对可持续发展的了解不够深入。“我从没想过快时尚(Fast Fashion)会浪费这么多东西,制造大量垃圾。”他说,自己从没想过为何市场上的衣服价格可以如此低廉,而这背后除了人力压榨,还带来了资源浪费的问题,包括大量的衣服被丢弃、消耗大量的染色剂等。
刘展升坦言自己不太注重外型打扮,鲜少添购衣服,因此在谈及这个课题时,他只是惊讶,但同组的女组员则是感同身受。许多人在接触这个课题后,才恍然每每促销时买下的一堆衣服,其实是一种资源浪费。
环保分子分享经验
今年的BB4SCP青年会议以“浪费”为题,分别探讨食物和时尚两大课题。刘展升表示,此次的活动除了有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还有环保分子及社会企业人士前来为他们分享在大马推动环保的故事。“尤其业界人士的分享让我知道往后可以怎么在生活上实践环保概念。”他以社会企业福乐农场(Folo Farm)为例,指该组织分享如何以零浪费的方式经营城市菜园,以及其面对的挑战与困难,让他获益良多。
“肥料发酵时的味道很臭,偶尔会被妈妈‘投诉’。”刘展升从中学开始收集厨馀制造肥料,但住在公寓的他只能在室内堆肥。他指出,自己在家里放了3个箱子:可再循环物品、厨馀和不可再循环物品;惟,收集厨馀的计划偶尔难以实施。“他们(家人)无法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过,他认为环保教育得从身边的人开始。“从自己开始做,接著影响身边的人,最后才能去教育外面的人。”目前,他正准备到美国念环境科学学位(Environmental Science),希望往后可以投身环境保护界。
深入引导融入生活
许自雯指出,WWF设有Eco Campus计划,与各大专配合,用活动宣扬环保知识与意识。然而,许多大专毕业生向他们反映无法将环保概念实践在工作环境里,因此今年的BB4SCP特别开放予18至30岁的青年参与。
“我们希望在职人士能在这里找到在职场上实践环保习惯的方式,而大专生们则可从中借鉴,为未来做准备。”再者,国内不少师训学院已成为Eco Campus,除了即将为人师表的师训学生,还有不少师训讲师前来参与此活动,许自雯认为这将能改变未来师资的教学方式,因为一个关注环保课题的教师,会把这些概念灌输给学生,无限循环下去。
“除了将一些环保概念变成生活习惯,我们也希望它可以变成一个能对社会有贡献,又能自给自足的‘生意’。”现场也邀来了社会企业学院(Social Enterprise Academy,简称SEA)与学员们分享如何将这些环保概念变成社会企业。许自雯笑道,学员们创意无限,在分组讨论环节中,便已衍生出厨馀app、宝宝二手衣物等社企概念,而SEA则从中引导他们做更深入的思考。“每一组的学员都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大学,只要他们认为这个计划可行,便可以在回去后,与自己社交圈子里的朋友分享,甚至开始策划这个初创企业。”刘展升表示,自己还未决定未来要往哪一方面的环保路前进,但要是有好的概念,不排除会往初创企业发展。
调整心态,接受丑蔬菜
“你知道各大超级市场售卖的菜都有一套‘标准’吗?”许自雯问道。不难发现超级市场里的蔬菜素质都差不多,长度与大小也几乎相同。“好比长豆必须达到指定长度,太长或太短都会被淘汰。”许自雯说,这是应市场要求而生的“标准”。人们爱美的心态不仅体现在自身的装扮上,也出现在挑选食物上,却没想过被淘汰的“丑宝宝”最终何去何从。她认为这是心态问题,蔬果虽长相特异,但仍可以食用,因此只要将“爱美”的心调适过来即可。“没有需求就不会有供应。”当人们开始接受“丑宝宝”,超级市场就不会再特别过滤歪瓜劣枣,免去浪费。
买多了的衣服未必适合捐
时尚界也面临严重的浪费问题,快时尚以量产压低衣物的价格,但衣服的品质不高,往往穿了数个月就出现变形、脱线等情况,然后消费者又继续购买新衣物,一直恶性循环下去。再者,“买一送一”、“买三送二”等以多件一起卖的促销手法也层出不穷,但真正穿到消费者身上的却寥寥无几,甚至会因时尚风的转变而将之丢弃。
许多人抱著“没关系,买多了、不要了就捐给别人”的心态,借此消除过量购物造成浪费的罪恶感。许自雯透露,这些“捐”给别人的衣服,往往并不适合他们。“你可能会捐出热裤、背心、紧身裤等,试想这些衣物会适合孤儿或老人吗?”为了让学员们能亲身体验这些说法,主办单位要求每位参与者携带5件完好的旧衣物前来,在新山拉庆(Larkin)的贫民区办了一场模拟商场购物形式的慈善捐赠活动——“Kedai Jalanan”。
“这里的衣服折好或挂好在每一家‘店’里,还设有更衣室让他们试穿。”许自雯表示,在“Kedai Jalanan”里,受惠者可以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款式、尺寸等,与购物商场无异。“我们想让他们也有选择的权利。”学员在这里扮演服务员,招待前来的“顾客”,从中观察受惠者的需求。“学员在这里也能了解到,并不是所有衣服都适合受惠者,而以往捐出去的衣物也很可能因不适合他们,最终成了垃圾。”
BB4SCP活动中也播放了衣物垃圾处理的影片,清楚显示许多衣服最终的下场是被送到垃圾堆填区。“垃圾堆填区都是土地,这块土地原本可以种东西,喂饱自己,却成了装垃圾的地方。这不也是另一种浪费吗?”许自雯为此叹息。她说,大家都有消费知情权,在消费前先了解物品的生产过程、处理方式等,会影响消费者的。她认为,藉著活动中一系列的探讨与分享,能帮助学员做出“知情决定”。
“只要开启了这方面的意识,每次购物前,就会先考虑会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或浪费等问题。”她也坦言,作为消费者的青年,未来可能会是制造者,从事生产、设计等工作,此时改变他们的消费习惯与想法之后,便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什么是BB4SCP?
环保会议,让青年与环境课题接轨
BB4SCP是一个引导探讨可持续消费与生产课题的会议,以讲座、活动、实地考察、圆桌会议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激发参与者往这方面思考,让他们在理解可持续消费与生产的同时,也知道往后可以怎么将这些概念实践在生活上。主办单位今年以食物和时尚为题,期望能引起参与者的共鸣。“要是跟他们说学术或理论探讨,他们可能无法理解,但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题,就能让他们设身处地去思考。”BB4SCP青年会议副主席许自雯说道。
她表示,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让青年与环境课题接轨,认识及辨识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的物品。“这些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购物决定。”许自雯指出,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的国际热话,对地球资源有著重大影响,而青年在全球人口中占60%,是主导未来消费与生产市场的一群人,环境教育刻不容缓。“教育在保护大自然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她认为,一味的保护无法让人们有所醒觉,唯有教育与保育同步进行,才能真正达到改变的作用。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