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个你我都非常熟悉的行为,但认真想想,究竟阅读是什么?有者会说:“阅读不就是看书咯”;有者则认为阅读是朗读、浏览文件…不如趁著国庆佳节,一起思考“阅读”如何帮助提升国民素质。
活在一个数码媒体笼罩的时代,我们拿起手机比拿起书本来得更自在。拿搭公交为例,如今还能看到多少个拿起书本阅读的乘客?现代人浏览资讯追求速战速决,讲究“快”和“短”。这对传统意义的阅读模式带来很大的冲击,纸本逐渐被被淘汰,图像反取得一个优势地位,较容易被大众接受。这是个正常现象,因为图像更容易刺激人们的感官,更吸引眼睛,然而这种以图像传达讯息的方式,则是以牺牲文字为代价。
网络上,不管是聊天中、创作还是普通帖子,但凡稍微大篇幅的文字,都会有人表示“字太多不看,直接说结果”等等。这代表了人们对于阅读更多文字失去了耐心。针对一些时事课题,大多数人倾向选择网络媒体提供的“懒人包”,也不会花时间阅读长篇叙述。台湾大学哲学博士曾庆豹认为,这让时下国民倾向以单一视角看待事情,长期下来很可能会导致他们无法全面地思考、分析问题。
阅读文字让我们得以增广世界观、提升更多理性的反思。某种程度上,阅读讲究个人心境的沉淀,若个体在这方面无法胜任,那国民的整体成熟度又能去到什么程度呢?
阅读非菁英专利 即日开卷饱满心灵
永恒智慧书局日前主办了“阅读与21世纪”系列活动。作为国内其中一家书局,他们深深体会到本地阅读风气的低落,并希望透过是次活动重建大众对阅读的想法,探讨阅读如何在这时代帮助国人提升素质,造就更文明的社会环境。
法国文学家雨果曾说过:“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人们都会追求所谓的幸福。除了物质生活,心灵上的慰藉也是让人感到幸福的重要元素,而这是能够靠文字、靠阅读去堆砌的,却往往是许多人忽略的一件事。虽说推广阅读风气不是三两天的事,但其实只要有识之士愿意推动相关的阅读运动,想必也能逐渐让情况有所改善。阅读并不是菁英分子的专利,不一定每个人都得精通书籍,一个小型的读书会,让彼此分享书本内容、读后感都能够转换我们的阅读思维。曾庆豹对此表示:“还没去实行你会以为这对你而言很遥远,但其实具体操作一点也不难。”
许多人都说一浏览面子书,再读一读网民们的评论就会让人气得浑身发抖。对此,时事评论员陈亚才提出,网络资讯很多时候都是似是而非,人们也不倾向于检证资讯的真伪。“比起阅读完整的文章,人们似乎都喜欢浏览短篇的东西,因为更容易明白,同时却也更容易陷进一种片面思考的困境,这对建设成熟的国民思考素质是具有负面影响的。”曾庆豹对此也表示:“网络上流行的碎片化资讯浏览属于急速理解方式,把问题简单化,以至于人们以为只要看了一小段就能了解一整件事。”
两人分享,正因这种文化导致现代人在知识上有一种认知错误。“我们看起来接触到许多资讯,但这些大多都是不完整的,都不能让人们有反省的能力。人们无法浏览太多文字叙述的资讯,然而唯有大篇幅的文字才能把某些问题解释清楚”。他坦言,大多数人没耐性阅读2000至3000字的文章,网媒都会将之删减至1000甚至500字。“短篇文很可能随性地抓住某个角度去诠释问题,借题发挥,使很多人盲目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变成一种自以为是且武断的思考文化。”这也让人对鉴赏文艺哲理的事物越来越没有兴趣,反而喜欢看简单、娱乐、刺激的社会舆论。
阅读让人谦逊成熟
阅读让人多角度看待事情,从中接触与自己不一样且相对立的事情,从而培养更具批判、多元、还有包容的态度。“所以阅读不会让人变得好斗;反变得谦虚,因为我们学会了以不同角度理解事情。”曾庆豹提出,成熟的公民社会必须孕育出自主、具反省思维以及独立人格的国民,而要达到这效果,就需要自发地阅读。
“我认为现代人的阅读范围应该囊括3方面的内容。第一,深层探索自身文化,即从阅读了解文化意涵;第二,提升批判及思辨能力的阅读,公民自主阅读是一种成熟理性的体现;第三,心灵的沉思,这类阅读内容可以是文艺、音乐、文学、宗教等等,让人具有内心的自我修炼。”他也希望公民能透过阅读跟上世界的脚步,关注国际局势、提高理论及思想的辩证和深化国民自主意识。
没有阅读,国民文化就会逐渐枯萎。他认为,社会长期以来并没有好好推动阅读文化底蕴。“书籍阅读不该只停留于课本教学,而是围绕整个社会环境”。他提出,国内城市中的书局并不如国外盛行,公共图书馆也非常匮乏。“书店是一座城市文化的精神指标,若在社区找间书店都是件非常吃力的事,那其文化底蕴程度显而易见。以台北作为参照,我们时常能在路上找到书店,还有他们标志性的《诚品》书局,让人在那儿可感觉那座城市的心灵,这是我们可以好好学习的地方。”
跨族群阅读 化解民族隔阂
倘若仔细观察,我国每个族群的精神来源都截然不同。每种语文都是一个世界,而这些并不是单靠翻译就能完整诠释的。陈亚才认为,每个民族、每个语言当中的文化内涵与思想都不同。“当我们谈文学思想时,熟悉的是中国哲学、文学、政治等,但华人社会绝大多数人对印尼、泰国、伊斯兰世界背景都不熟悉。若不是研究人员,几乎无法讲出一个如穆罕默德安萨里(Al-Ghazali)的伊斯兰世界哲学家;巫裔同胞则对印尼的动态非常熟悉。”
他表示,我国是个得天独厚的国家,然而族群关系却不是非常良好,人民也严重缺乏跨族群阅读。“你可曾欣赏其他族群的文学,花时间阅读他们的书籍?我们似乎都不主动走进彼此的圈子,也因为族群间防卫心重,对对方的认识很片面。民族之间的隔阂其实只是因为不够认识,团结道路上才会遇到阻碍。”
其实族群间彼此都有共同的文化意旨。“谈到华文教育,我们一定会想到林连玉先生。其实马来社会也有阿米努丁巴基(Aminudin Baki),即马来社会的教育伟人。这名字经常用来给花园、道路命名,但大多数的华人从来不感到好奇。”我们经常与其他族群在生活中擦肩而过,与其互相猜忌,何不开始多点去阅读以了解他们的思想文化?陈亚才表示,唯有透过阅读才能加深彼此间的了解,这样我们对某些课题才不会只流于情绪性的反应,也不会以单元思维分析问题。“若有一天大家能放下成见及刻板印象,进入彼此的文化圈,将有助于提升国家整体状况。”
阅读对你而言是什么?
曾:阅读就是生活,生活如果少了阅读是很苍白的,而阅读能够让人沉淀心灵。人的生活离不开文字,文字才能刻画心灵的世界。现代教育的理想,便是让每个人的精神与心灵都获得饱满。
陈:它能让人开拓视野,以相对快的方式带人进入全新知识领域。阅读不管是在实用上、思想上、精神上,都让人有新的资源,让思想不会停滞不前。
阅读如何改变人的生命?
曾:许多电影都会带出一个讯息:人在最艰难时更需要阅读,这能帮助人们去对抗世界的纷扰和人生的打击。阅读与发展心灵世界有著密切关系,这也是西方世界非常注重阅读的原因。
陈:由于阅读的内容多样化,不止能够增添知识、加深文学熏陶,还能丰富精神和生活。不同层次的阅读都会为我们打开另一扇门,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何谓成熟的公民素质?你如何评价国内的公民素质?
曾:从国人对社会议题做出的反应、争辩事情的态度上就可看出思想的成熟度。民族间有没有鉴赏的态度?是否愿意兴起与自身文化不同的讨论?这些都是重要因素。大马建国多年,国民素质并没有显著提升,这让人有些难过。说个最简单的例子:每个人对每件事都太快给予个人主观反应和结论,不会先听听专家、相关人士等的讨论。我们在发展国家经济的同时忽略了这一块,需知这关系著整体人民的塑造,若不加以重视,人民会变得越来越平庸,国家也不会真正地进步。
陈:这取决于人们是否真正关心公共事务,看待事情时需要以价值导向;而非完全以功利导向思考。人民的心态是否以努力把大马打造成更完美、更适合居住的社会为前提?人民应具有更大的格局观,而不是凡事思考个人利益,当整个社会理性地关心时下议题,这就是个成熟的社会。在公民素质这方面,某种程度上我们慢慢地在进步。以BERSIH集会为例,前两次的集会警方是总动员的;但到了后期就真正进入和平集会,参与的民众也相对守法,没有太激烈的动作,这可算是一种进步。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