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很多人会很好奇,家里栽培出了个天才儿童,会有怎样的变化?父亲何晓山与母亲曾繁玲笑了笑,然后说,其实大家都想太多了,天才儿童的家庭并没有一跃成为明星家庭。之前募集了款项,将女儿送到英国好好深造,家里就继续低调且踏实工作、生活,并且把孩子的教育工作做好。大家或许都想得天花乱坠,但事实上,这个小康之家并没有什么改变,大家都照著本分继续把生活过下去。
“虽然是得到了The Prestigious Purcell School的奖学金,但奖学金只给了90%,所以剩馀的学费,及林林总总的杂费、生活费等,我们还是要准备充足让孩子念书。”曾繁玲说,家里本来就是小康之家,当然还是需要为孩子的教育资金做准备。她很清楚自己的愿望是成为一名钢琴演奏家,所以孩子几次登上大舞台,她认为这是孩子所需要,及必须学习面对的压力。毕竟走在这条路上,多让一些人认识她,让她的才艺能让更多人欣赏,对她未来的道路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大女儿目标明确
“我记得当初发现大女儿对于音乐尤其是钢琴这方面的天赋时,我就买了电子琴让她学习。直到后来发现电子琴已经满足不了她的能力时,我就认真跟她讨论,告诉她钢琴很贵,但如果她认真想要朝著这个方向发展,那么爸爸愿意买。”
何晓山说,女儿的思维非常明确知道这就是自己所想要的,于是她就更加认真的学琴,不只是钢琴,小提琴也有很高的成就。更因为这样,授课的音乐老师也一个个自觉教不了何惠慈,直到后来有老师将她推荐到英国升学。
不刻意安排前程
“同样的问题我也再问了她一次,这究竟是不是你所想要的?是否会坚持在这个方向努力下去?”何晓山说,女儿给予的答案是肯定的,于是就这么让她飞到了英国。
当然,去年的第一个学期父亲陪同她在英国,安排学校、住宿、联络以及监护人的事务等,直到女儿完全适应了才回来。
他强调,栽培一名天才并不是夫妻俩的计划,如果要照著这样的剧本,那么孩子一定非常痛苦,而且这条路一定无法走得长久。
很多时候家长会非常刻意要让孩子往某方向积极发展,却忘了孩子本身的意愿如何?即使孩子是个天才,被父母不断地需索、要求下,真的不见得会幸福。
孩子的意愿很重要,他更认为每个孩子其实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这是个全球化的年代,父母亲不应该一直捆绑孩子,应该要让他们勇敢迈开脚步,去增广视野。
“还有一件我不断教育她们的事,就是成长这条路上不能只是不断索取,一定要饮水思源,要把自己的能力回馈给社会。”他说,尤其大女儿的升学资源,有不少是因为欣赏她的才艺赞助她的,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份恩情回馈给社会。
阅读熏陶孩子性情
“当时去英国考试时,不仅仅是测验女儿的钢琴及小提琴技能,同时也进行英文、智商等测验,女儿都顺利过关。”曾繁玲说,或许是从小就栽培孩子阅读习惯的关系,那么孩子长大了就不必担心她们学业方面的问题。她更笑说,“其实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可以很集中阅读,然后乖乖坐著念书不吵闹,那是再好不过。”所以家里没有电视机,就只是经常播放古典音乐。
对于孩子的教育,何晓山坚持摆在第一位,“再穷不能穷教育”更是他绝对的理念。而这样的理念,他更贯彻到学前教育及胎教,他强调,这不是什么“怕输”的心态,而是面对21世纪的环境,父母先把该做的做好,孩子在成长路上或许会比较顺遂。
于是从妻子怀孕开始,聆听古典音乐就是胎教的主要方法。他相信“三岁定终身”这样的说法,认为孩子在3岁以前,甚至是孩子还在母亲肚子里时,就通过古典音乐去让孩子感受。另外他更从著名的教育家格林杜曼(Glenn Doman)的书目中了解到不少学前教育的纲要,他也笑说,基于自己是一位基督徒,他为孩子念的故事,往往许多都是圣经中的。
他认为,现今社会许多家庭都必须面对父母都在外工作,然后将孩子托给别人照顾。何晓山选择自己努力工作,然后妻子就负责带大、教育孩子。他认为生活开销能省则省,不必要及奢侈的开销都尽可能减少,然后把该给孩子的都给足。
苦口婆心教诲道理
何晓山夫妻二人努力栽培女儿的目的并非要把孩子栽培成为一名超人,他强调那对孩子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他笑说,毕竟面对当今的社会,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努力能够给予孩子多少、多久。尤其音乐方面的熏陶,他们希望孩子能在某方面拥有一技之长,将来能够自给自足,那么就很欣慰了。
“音乐是可以陪著一个人到老的,它也是一种很奇妙的能力,可以影响、感染更多的人。”他说,自己看到身边很多朋友的孩子,得到一个结论:学音乐的孩子,都不会变坏。
“我时时刻刻都提醒孩子,当她们有了成就之后,能够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时,绝对不能推辞。”
他强调,人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的索取,更重要是懂得付出,帮助需要的人,或许不在身边的范围,或许是其他地区、国家。他总是告诉孩子:“自己的能力或许会直接帮助到别人;乐观点也相信会间接帮助到别人,或许能够变得非常有名;也或者没办法,但始终都要记得,最重要是过得开心,并且活出自己的色彩。”
女儿在弹钢琴时,父亲曾经问过她:“心在哪里?”女儿指了指自己的身上。他摇摇头指著钢琴笑说,这时在钢琴上,要把自己的心,灌注在钢琴上,才能够让人听见。何晓山笑说其实并不强迫孩子在音乐上的造诣,他认为孩子喜欢做什么、想要做什么,用心认真去做就是了,孩子如果不喜欢音乐了,假设想要当厨师,那么用心去学、去做,父母也会支持。
二女儿则是玩大提琴,他笑说原本她也是玩钢琴,但因为大姐的成就去得太远,自己跟不上,觉得被比较了,于是改玩大提琴,开拓不一样的领域。何晓山认为或许外人会做比较,但是别人的口永远都是管不住的,只要自己清楚自己所做的并不是坏事,并没有伤害谁,那么就够了。
欣慰孩子独立自主
对于大女儿到了英国留学将近1年,曾繁玲笑说,她简直就是如鱼得水。她从小就阅读许多英文读物,对于国外的生活有一种向往,去了英国之后几乎都不想回来了。当然,她也承认女儿离自己那么远,偶尔想念女儿的时候,还是会偷偷掉落几滴眼泪。
何晓山笑说,女儿去了英国之后,联络主要都是通过网络视讯,但基于学校的行程规划及女儿自己的生活规划,何惠慈强调通讯时间仅限于英国时间晚上7时30分至8时30分,其他时间都不得联络。
学校宿舍有一点是让夫妻俩觉得非常有趣的,那就是回到宿舍之后就不再谈论音乐的东西,主要是让每个孩子都把重心放到生活上,希望孩子在两方面都得到健全的发展。
除了功课与音乐,何惠慈平时更积极与同学们到处游玩、探险,尽情体验生活。
他笑说,心里当然会非常想念女儿,但也不得不佩服女儿独自一人在异乡可以如此的独立自主。曾繁玲也笑说,女儿刚到英国时联络相当频密,但是如今看到女儿这么的独立,于是就要更加相信她,况且校内也有舍监在照顾她们的生活,当时丈夫也到了英国3个月建立了不少友谊关系,相信无论如何女儿都能获得妥善的照顾。对女儿的一切,她感到非常的骄傲。
何晓山更笑说,女儿与一名英国籍的女同学兼室友关系非常密切,两人的友情甚至在校内成为一段佳话,几乎让校内的老师们都经常赞美她们。女儿的成绩标青、人际关系也建立得非常好,让父亲不得不佩服女儿融入学校的能力。
曾繁玲说,女儿经过许多老师的栽培,大家都很爱她,尤其是原本已经打算退休的钢琴教授,也因为太喜爱何惠慈而决定教到她毕业才退休。
摸索学习找到快乐
大女儿飞到了英国,父母虽然有些不舍,但何晓山还是强调,现今是个全球化的时代,孩子不应该被家庭所束缚,鼓励女儿勇敢踏出去。孩子就能够往外去闯、去看、去寻找机会,然后去学习。当然这世上有好亦有坏,父母的责任就是教会孩子懂得辨认黑白,学习对的;并且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他最后还是不断地强调,除了希望女儿能够在这条成长路上开开心心,更要懂得饮水思源、回馈社会。“我们都要时时记得,这条路上是涵盖许多人的祝福,若要回应众人的祝福,那么就得以身作则,把好的行为做出来给大家看,这样下去,路才能走得长久。”他感叹说,人嘛,总有高潮与低潮,或许在生命的不如意时,一些祝福、安慰就能把人带出谷底,所以无论如何都要贯彻这样的思维。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