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成年人,必然会经历童年时期,这是再绝对不过的事。很多人都忘了,成年人是孩童时期的延续,而非取代;换句话说,人们发生过的生活经验,甚至是在家里被教养的方式,其实都大大影响著每个人未来成人之后的人格、面对人的反应、处理事情的态度。

“如果我们在童年时期,曾经遭受一些伤痛,甚至是创伤,例如:在很幼年的时候,就经历被遗弃、身边有重要的亲人过世,甚至是受到虐待、家庭暴力等等的情况,在一个孩子身心上,都会受到重创。”苏绚慧强调,这些重创,都会在人的成长历程中,形成阴影。而这些阴影,会使得人们产生相似的情境,或甚至是在遇到有类似压力的情况下,人们会有一种“一触即发”的情绪爆发现象。

所以往往人们对于早年的伤痛,若没有受到妥善的照顾、疗愈,人们会把这些内心深处的情节,转移到后来人际关系中的其他人。

“例如说,有些人在幼年时候,家里有个会使用暴力的父亲,当他们在面对权威的父亲暴力对待之下,对于权威的恐惧,甚至对于在家庭里,自己独立的存在性,其实都是很不确定的。”她郑重说,这往往更让人产生人我界线的混淆,而这样的情况会在人们在成立自己的新家庭,甚至是在面对自己的小孩时,于是也会采用延续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家人。

“更甚的是,有些人会因为阴影的关系,选择了具有暴力倾向的丈夫来成为自己的配偶。这些情况可能都是来自于童年的伤痛,并没有得到妥善的悔憾、照顾,甚至是疗愈,这对于每一个人的影响,其实是非常广泛的。”

最亲的你伤我最深

很多人都拥有来自于童年时期的一些伤害,往往这些都在于人们愿不愿意去看见,甚至是去连结这些自己所遭受过、对于身心灵发展足以伤害的情况。

“在很多家庭系统当中,孩子是不被当成个体来尊重,尤其是自主权的方面。”苏绚慧续说,“孩子是父母投影,他人可从他们身上看出一个人是不是一个成功的、懂得教养的父母。”所以很多孩子在求学、学业表现不如父母、师长预期的表现,往往都会得到父母亲严厉的责备。

她强调,这些并不是建立在一个宽容以及了解的基础下,而是直接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父母就针对表面行为予孩子很大的批判与责备。

曾经有个五十多岁的男性告诉她,他曾在就学时,犯过一些错误,没有人教导他如何去克服在课业上的困难。以至于在被学校扣分之后,回家还被父母亲关在厕所里。

更甚的是,被反锁在黑暗厕所的时间里,他不被允许吃饭,父亲还对他咆哮、过度责备,或攻击孩子的人格与存在价值,说出如“我怎么会生出你这么笨的儿子”、“生你出来不如生条狗”等污蔑性言语。

苏绚慧自身曾经历过,也听闻许多家庭的孩子,在被责打的过程中,往往不只是打打手心、鞭鞭屁股,而甚至会出现棍棒、金属等高伤害性物件,来伤害孩子幼小的身体。

“孩子在遭受到如此巨大的重创,他们绝对不只是承受了身体上的侵害;他们在心灵上更是呈现出严重受损的状态。”

她感叹地说,孩子们没有感受到被父母的疼爱,反而是成为伤害他们最深的人,他们变成根本无法去信任自己的父母亲,更永远无法相信父母会是他们在生活中,给予他们最大支持以及依靠的亲人。

婆媳问题苦了孩子

经历被家庭、父母所拒绝,甚至是切割、不视为一个重要生命的孩子,或许不在少数。而另一种伤害,则是家庭处于一种比较多角的关系之中,其中譬如:婆媳问题。

若孩子跟祖母关系很好,妈妈就会觉得孩子背叛了她,反之亦然。于是孩子经常都面对“背叛”以及“不忠”的议题,但对孩子来说,这些都是他的家人,他都想要跟她们亲近,更想要感受到与她们关系之间的爱。

结果,在父母与祖父母之间关系里,却充满了怨恨、纷争、仇视,孩子无法感受到关系之中的和谐,又或是充满爱的感受。

儿时被否定 长大易焦虑

苏绚慧表示,有些家庭甚至会把孩子当作是一种长线投资,要求孩子非常严格地进行某种才艺如:钢琴、舞蹈、学业等的训练。这一切,都是父母期待孩子能拥有的良好表现,但如果孩子没办法达到家长们要求的标准,那么他将得到大人们的否定,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伤害和攻击。

“我为你付出这么多金钱、我给你这么好的资源、我给你这么好的栽培方式,可是你却不懂得珍惜!”透过这些来自父母充满负面情绪的言语,孩子们不得不更努力去求好,因为一旦没有达标,父母亲就以孩子为耻。

苏绚慧强调,这些不仅仅是让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心灵中产生受伤的情况,在他们后来的成长过程中,更对自己充满了不肯定的价值感,甚至是否定自我的焦虑之中。当他们看到别人的生气与失望,都会感到罪恶感。

“这同时引发了在情绪上无法很好地分出人我之间的界线。而如果情绪是自己个体所产生的,该怎么样让每一个人去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去怪罪另一个人。”

她感慨说,很多华人的家庭中,都无法让孩子去理解以及学习这个部分。父母亲往往会把强烈的情绪如:不满、仇恨、敌意等,就直接倒给孩子,要孩子去承接、消化。

于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孩子们不仅无法在平稳的状态中学习成长、经历挑战,反而经常处在恐惧与不安之中经历挫折,直接影响了自信心的建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直接形成了消极、被动的逃避,而不是愿意勇敢地面对。

父母的忏悔需时收效

“目前社会对于心灵关怀及儿童心灵上,大多呈现愿意去学习的正面心态,所以我也听到不少父母在悔过早年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苏绚慧说,他们知道自己是错误的,也知道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更看见自己的无知,甚至是无能为力。当然那无非是因为经济问题、忙乱的生活,使得情绪都发泄在孩子身上。

“过去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现在孩子长大了,才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早期伤害。”她说,不少父母都愿意跟孩子开诚布公,去忏悔这些错误。却有不少父母向她反应,他们对孩子忏悔了之后,孩子都无法立即接受,更无法真正相信他们。

“我常常告诉这些父母,这件事情是急不来的。”她说,因为父母亲无法体会,孩子在这么长的时间内独自去承受来自父母亲的攻击,而只是在表面上短短的忏悔,仿彿想要尽快让这件事情化为云烟,让这些事情就这么过去。如果不想再让孩子被早年的伤害纠缠,那么就不该用这样的态度,对孩子造成二度伤害。

“父母若真心想对孩子忏悔时,要真的能够体会,对于孩子早年如此需要父母亲的关爱,却反而承受了这么大压力的情况。这对他们来说,这段岁月究竟承受了多少的孤独与无助,然后独立地撑著过来。”

她强调,如果父母只是想要“形式化”地处理掉这些伤痛,是绝对无法达致效果的。她笑说,很多父母亲跟孩子道了歉,但行为和态度却没有任何改变,孩子其实都看得见这其中的用心与否。父母亲想要去修补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有耐心,要给孩子时间。因为那时候孩子都会观察,透过很多时间去观察父母亲知道失误、造成的伤害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