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总想给孩子最好的,但“最好”这个标准,究竟谁说了算?许多家长觉得孩子的决定不成熟,老爱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一切。请勿剥夺孩子的权力,学会尊重他们的选择,让他们走自己的路吧!
自学在家的小小画家庄心悦(11岁)及庄心乐(9岁),日前于武吉加里尔(Bukit Jalil)一带的Kiddoz Place办了一场作品展,展出他们近几年的绘画及立体剪纸作品。
这对小姐弟和其他孩子的分别在于,他们并未接受一般在学教育,而由父母亲自在家教导。心悦与心乐的母亲傅丽丝表示,姐姐心悦曾上过为期3个月的幼儿园及1个月的小学,但都无法融入其中,期间因为压力,睡觉时面对严重的磨牙问题。
“幼儿园的小群体已经难以适应,升上小学后面对大群体更无法调适。当我发现她有被霸凌欺负的迹象时,不知如何是好。”傅丽丝谓自己后来跟朋友聊起,才知道在家自学的事,于是赶快搜索相关资料,让孩子转换跑道。
心悦及心乐爱画画,也爱探索世界。在父母亲的理解与认同下,他们摒弃了固有的教育体制,得以不受限制地与绘画为伍。“画画是一种很自然的发挥,是一种天性。孩子们都喜欢画画。”
“观察孩子画画是很有趣的过程,看得到他们在题材、画风上的改变。他们甚至不只在画纸上作画,墙壁、石头、小物件都能看见他们的画。”傅丽丝笑说。
心悦及心乐的父亲庄银吉是一名在业界拥有二十多年经验的漫画家,询及孩子是否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爱上绘画,他笑著搔头表示“不知道”。庄银吉谓他从来没教过孩子怎样画,但强调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他们感觉细腻、感情丰富、听觉敏锐等特点。他表示两姐弟观察力很强,对于生活周遭事物的用心,常常都给夫妻俩带来惊喜。
为孩子打造合适环境
对于如何为孩子选择未来的道路,庄银吉有著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将孩子硬压成和其他孩子同一个模式、屈服于体制之下,等同扼杀了他们的天赋;让孩子随著他们的兴趣、天分不断迈进,走出自己的路,才是对他们最好的选择。庄银吉与傅丽丝认为,与其用制度及教育模式控制孩子,不如为孩子打造一个适合的环境,让他们从中学习。
“全天候带著孩子一同学习,对我来说并未造成任何问题和干扰,我只担心自己够不够‘料’(能力)教导孩子而已。现在我已完全不安排任何计划,随孩子喜好学习。”傅丽丝举例:前阵子孩子突然有兴趣研究蜘蛛,她便去找了一些书籍、相关资料给他们。她发现孩子会自发地寻找想要的知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生活就是现成的最佳教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注重沟通 不懂别装懂
每天与孩子相处,让双方得以相互了解,是亲子沟通的重要途径。傅丽丝表示;“不懂不一定要装懂,我们(家长)也有不擅长的领域。”遇到不懂的,她会选择和孩子一起找资料、一起学习。
“硬是假装自己很懂,孩子就会用更多的问题来压垮自己。”她举例说,儿子很爱《星际大战》(StarWars),她只能乖乖承认自己对这方面没什么兴趣,让他自己慢慢去摸索。
傅丽丝认为,现代许多家长习惯将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及补习中心,由于工作及生活压力,疲于跟孩子有更多的沟通,往往趋向于使用命令式的单向沟通。“其这是十分不对的,孩子绝对需要父母亲的陪伴。”也唯有多陪伴,父母才能从孩子的行为中发现偏差,予以纠正,而不是等到孩子做错事以后,才坚称自己的孩子“平时都很乖,一定是别人带坏他”。
买玩具不如多陪伴
“很多人努力工作赚钱是想要给孩子最好的,但对孩子来说,最好的却是陪伴。连这点基本都做不到,即使给了孩子最好的玩具、最好的房子,也只是本末倒置。”
傅丽丝认为,孩子不需要玩具,“我跟孩子一起成长,我知道他们不需要,玩具有时候就是一种心灵的填塞物,弥补家长不能给予孩子的时间。”她觉得现在的生活中充斥广告元素,父母亲若经常带孩子去购物商场,年幼的心灵在看到这么多外在诱惑的情况之下,很难不把那些诱惑当作目标。
“想要的你们以后自己买,需要的我一定会买给你。”这是他们家中的原则,所以出门孩子也都不会吵著要买玩具,因为他们知道爸爸妈妈是绝对不会买的。
爱什么 画什么
让孩子接触自然环境,是在家自学极重要的环节,傅丽丝说,她和丈夫常会带孩子一起游山玩水,尤其是搬离都市以后,更有时间与机会沉浸在大自然中。“我们家前面就是公共草场,孩子每天都去。草场的排水系统不好,每当雨后就会严重积水,孩子那时就开心了,总是兴冲冲地跑去玩水、捉青蛙、捉蜗牛。”庄银吉笑说。
夫妻俩放心让孩子玩乐,毕竟两人都是乡下出生、长大的,小时候自己也这么玩,为何孩子就不能?而这些生活点滴,都成了孩子们笔下一幅幅有趣的作品。
心悦及心乐总是喜欢什么就画什么。前一阵子,两人爱上车子,作品里就全都是车。后来弟弟爱上了《星际大战》,于是出现大量星战作品;姐姐爱猫,亦画了许许多多生动的小猫。
姐弟俩几乎每天都作画,家里的作品是一箱又一箱,已经快要没地方放了。“孩子几年来的成长我们都看得见,也备受鼓舞。”只是画作实在太多,庄银吉笑说自己想整理,但一看到那一箱箱的画,就会立刻放弃,直到今次要准备展览,才好好整理了一些。
从参与中学习
这次的作品展,庄银吉与傅丽丝坚持让两个孩子参与整个过程。在挑选展出作品时,孩子们就很纠结,像不想让人看到的作品就不拿出来、特别有感情的作品就一定要展出。展览期间,孩子也不断观察参观者会认真瞧著哪幅作品,甚至是买了谁的作品,“他们都很在意。”
“我们让孩子知道,作品卖出的钱是要用来买绘画颜料的,这是靠他们努力换来的,一定要好好珍惜。”庄银吉说,曾想过反正孩子每天都在画,作品直接贴到墙上就好。但想想又觉得不对,最终买了许多画框,把每一幅作品都完好地呈现,对孩子、画室主人及参观者都比较有诚意。
“孩子想要学什么,就让他们学什么,目前看来他们对绘画有很大的热忱,那就继续下去吧。虽然马来西亚对于艺术方面的栽培仍旧很弱,未来出路也不广,但我画了二十多年还能养家糊口,所以有信心孩子也能照顾好自己。”
庄银吉认为,培养社会对艺术的感知很重要,若是人们对艺术没有感知,一旦有了钱想要包装自己,也会显得没有品味。
他以深度旅行的背包客为例,往往一去就是好几年,人们会将他与一些毕业后直接投入职场的人作收入上的比较,但很多看不见的内在心灵的成长,其实比金钱更有价值,也更能够影响一生。
【请继续支持我们,推荐下载东方日报APP】
Google Play:https://odn.my/android
HUAWEI AppGallery:https://odn.my/app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