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著之后,是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你可以把时间留给阅读、放松,还有陪伴枕边人,储备满满的能量迎接美好的明天。然而,家长与孩子同步入眠、同步起床实在太强人所难,学习不哄睡,学会建立孩子的睡眠时间,让他习惯自行入睡,才是双赢的做法。

为人父、为人母后,才发现孩子睡著后的时光特别美好,想放松的、想完成的、想沉淀的都只能留待这个时刻进行。然而,每每到了晚上,孩子就是不肯入睡,随著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活动力、作怪能力也跟著跃进,最后演变成“就寝时间就是作战时间”的痛苦循环。

不管是全职在家带小孩或白天上班下班后带小孩的爸妈,一定会觉得时间总是不够用。当孩子越来越大的时候,需求也就越来越多,花招也越来越多,“爸爸、妈妈,我想上厕所”、“爸爸、妈妈,可以说故事给我听吗”、“爸爸、妈妈,这个怎么玩”,再加上帮小孩准备食物、洗澡等等的例行生活琐事,仔细想想,若扣除自己的睡眠时间,爸妈还剩多少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

根据“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研究分析,不同年龄层需要保持的健康睡眠时间也不一样。小朋友需要较多的睡眠时间,而大人则不同,若要完全配合彼此的作息时间,与孩子同步入眠、同步起床太强人所难,因此让孩子习惯自行入睡是比较不会造成干扰的作法。

自行入睡 不闹脾气

据观察,若宝宝已有好一阵子习惯被某种方式安抚入睡,通常夜间醒来时,宝宝还是会想获得同样的方式才能入睡。例如睡前是以被抱、轻摇或喂奶的方式哄入睡,宝宝醒来时发现是睡在床上,与预期的情境不太一样,大多数宝宝会发出声音或以哭的方式,要求照顾者再度哄他入睡。这也就是为什么婴幼儿如果半夜醒来,就一定要再抱著轻摇或吸著妈妈的奶,才肯再度入睡的原因,一岁以前尚无法睡过夜的宝宝越容易有这样的情形。相反的,如果宝宝是自行入睡的,半夜醒来(排除肚子饿、不舒服等原因),很容易自己玩一玩又再度进入睡眠状态。

基本上,不管是哪个阶段,宝宝哭泣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入睡的原因往往很简单,那就是累了。跟肚子饿了要进食一样,累了当然就要进入睡眠状态,这些都是人体本能,所以请相信让宝宝自行入睡就像呼吸一样,轻松而自然。仔细想想,在婴儿室的宝宝不也都是自动切换到睡眠模式吗?怎么回到家一切变了调?请记住,宝宝一旦养成需要被哄睡的习惯,那可就是条不归路了。

留心活动量 建立亲子默契

产后一个月内的新手妈妈一方面需要充足的休息,另一方面还得学习哺喂母乳,而此阶段的宝宝也还在练习喝奶,常常喝奶喝到一半就睡著了,在睡睡醒醒之间可能还无法有明确的规律性。

当宝宝满月、妈妈也结束为期30天的产后休养(坐月子)之后,你会开始发现与宝宝之间慢慢建立出一些小小的默契,不仅自然而然能够读懂宝宝释放出想玩、饿了、累了等讯息,对于宝宝的睡眠周期也开始较能够掌握,因此宝宝满月后即可开始养成自行入睡的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启动宝宝自动入眠模式须每天重复执行。

在宝宝精力旺盛时,要勉强入睡当然有困难度,为了不要陷入“拜托宝宝赶快睡觉吧”、“宝宝你怎么还不睡”的窘境中,管理宝宝的活动量与活动时间是必须的。

分别在不同的时段适度挥洒他们的精力,例如跟宝宝说说话、玩玩具、动动手脚等等,尤其在就寝前2至3个小时不要让宝宝睡觉。如此,等到夜晚的就寝时间也自然酝酿好了睡意。不过由于每个宝宝的活动力不尽相同,究竟何谓足够的活动量与活动时间,则需要靠自己取累积经验值。

宝宝睡眠需求

▲ 0至1个月

刚出生的宝宝,在一周内睡睡醒醒,哭闹的机会不多,大部分时间吃饱睡、睡饱吃,没有固定规律,可能每隔1小时吃一次,或是边吃边睡。妈妈在这段时间需要大量的支持与协助,需忍受身体不适,配合宝宝作息。

2至3个月

2个月大的宝宝在白天醒著的时间会变长,夜里的睡眠也会拉长,有时候可以连续睡上5至6小时;到了3个月大时,还可能延长到7至8小时。如果能调整、训练好睡眠模式,有机会可以让宝宝一觉到天亮,妈妈也不会这么累!

▲ 4至7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所有状态都非常稳定。他们白天至少需要小睡两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约1至3小时,而晚上至少可以连续睡8小时以上,夜里不需要喂奶。

▲ 8至12个月

此阶段宝宝白天还是需要小睡2次,上、下午各一次,每次约1至3小时,晚上可以连续睡上9至12小时,夜里不需要喂奶。

管理宝宝的活动量与活动时间是必须的, 分别在不同的时段适度挥洒他们的精力,例如跟宝宝说说话、玩玩具、动动手脚等等,尤其在就寝前2至3个小时不要让宝宝睡觉。
管理宝宝的活动量与活动时间是必须的, 分别在不同的时段适度挥洒他们的精力,例如跟宝宝说说话、玩玩具、动动手脚等等,尤其在就寝前2至3个小时不要让宝宝睡觉。

营造睡眠气氛4锦囊

1. 宝宝入睡前,就离开房间

家长可在睡前为孩子洗澡以放松他们的心情、让他们喝睡前最后一餐奶,或是调暗房间灯光,这些方式只要日复一日做,就能轻松建立宝宝自行入睡的习惯。当然睡眠方式是可以依照自己的习惯去建立的,重点是要接受孩子不一定在进行完睡眠仪式后立即入睡,若他们自己想小玩一下也无妨。最关键的是,千万别等到已经哄宝宝入睡后才离开房间。

2. 以退为进,酝酿睡意

或许孩子再大一些会开始表示他们还不想睡、还想继续玩,那都没关系,可以试著跟孩子说:“你还不想睡没关系,不过现在是休息时间,你可以选一个玩具在房间内陪你,等你累了再睡吧。”试试以退为进的说法,孩子通常接受度都会很高。别担心孩子会因此而玩疯了,因为在灯光昏暗、静谧无声、环境单调的状况下,要不产生睡意都难。

3. 房间内外,切换夜间模式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房间内外的气氛。就寝的房间虽然已经调好适合睡觉的灯光或搭配适合睡觉的轻柔音乐,但房间外若还是热闹不已,电视声、脚步声、谈话声等,还没熟睡的孩子可能会觉得爸爸妈妈还在玩,他也想加入。越大的孩子更需注意这个部分,有时候明明累了却还是不肯睡,可能是因为不想错过房间外的精彩,因此房间外切换成夜间模式(例如:降低音量、收拾家里、折衣服…)同样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4. 累积观察,掌握作息

脑科学和睡眠科学研究都证实,睡眠和学习、情绪稳定度有著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这并不代表睡眠越多就越好,毕竟每个人对于睡眠的需求量不尽相同。有部分高活动量的孩子,强迫午睡,反而造成晚上精力过度旺盛,无法好好在就寝时间睡觉。因此,重点应该是摆放在“有品质的睡眠”,需不需要午睡、睡多久、几点睡…这都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才能理出一套最适合孩子的生活作息。